日期查询:2022年08月31日

调研非遗项目弘扬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张丽
  
   近日,中北大学“弘文遗韵”暑期社会实践团对运城市稷山县阳城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跷走兽”开展了调查,以多种方式了解“高跷走兽”的文化内容、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团成员首先参与 “高跷走兽”的全程演出,通过跟拍、搬运道具等形式,了解“高跷走兽”的台前幕后。紧接着,实践团成员对村中非遗传承的情况展开调查,并与非遗传承人段铁成和“高跷走兽进校园”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高跷走兽”的发展现状和非遗传承问题。“高跷走兽”是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由兽头、兽身、表演人员和伴乐人员四部分组成,表演时由两个人足踩四条高跷木棍共同表演“人骑异兽”,两人脚下的高跷必须同步行走并保持协调一致,难度极大。段铁成表示,由于“高跷走兽”表演人数多、费用高,导致外出表演少,很难向外宣传。之前还存在 “断代”风险,好在国家政策及时扶持,使得传承问题得以解决。
   之后,实践团对非遗村落进行了走访,并通过制作发放宣传手册、纪念小物件、创建视频账号等方式来推广“高跷走兽”。
   实践团成员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在劳动与生活中产生的,用来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重要,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尽己所能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