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02日

山西非遗青年行为文化传承注入“青”力量

  本报记者 田璐
  
   “此次‘山西非遗青年行’,让我看到了精雕细琢的非遗工艺品,听到了传承人的非遗故事,触摸到了作品蕴含的匠心,感受到了山西非遗的博大精深。”日前,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联合开展的“山西非遗青年行”主题活动中,该校大学生耿雨婷感触颇深。
   体验蒸年馍、捏面塑的传统技艺,感受平阳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与冠云牛肉“亲密接触”,与平遥推光漆器“面对面交流”……百余名大学生通过线上网络直播、在线展览和线下实地观摩、互动体验,共研共学,先后深入晋南、晋中、晋北、晋东南地区10余个县市,参观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30余项,在行走与体验中全方位感受山西非遗的独特魅力。
  
  访非遗传人 匠心孕育新产业
  
   “眼前这个是如意枣花,今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里做的就是这个如意枣花……”在霍州市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的老伴朱海丹用淳朴的方言与大学生分享着习近平总书记慰问时的动人细节。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大学生率先来到霍州市冯南垣村。这个昔日寂静的小山村,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霍州年馍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引擎,“霍馍馍”开拓大市场,成为大产业。
   “平阳木版年画制作流程复杂,共分为三大步骤,在每个大步骤中又包含几个小步骤……”在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内,传承人赵国琦讲述着平阳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一张张年画,承载着人们迎新纳福的美好憧憬。
   研学时,恰逢“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第七园”开园仪式,大同市各类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绢人、布老虎、剪纸、面塑……非遗传承人用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方式,向大学生展示着大同的魅力。
   其间,大学生对“中国娃娃”——云冈康氏绢人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云冈康氏绢人门店,楚楚动人的黛玉、端庄的释迦牟尼像等精美绢人,尽收眼底。云冈康氏绢人第四代传承人贾慧兰介绍,云冈康氏绢人运用了绫、罗、绸、缎、绢、丝等自然布料,融合工艺美术、版画艺术之技巧,将戏剧人物的脸谱、服饰、艺术造型及云冈石窟、华严寺的各类佛像等缀饰成绢塑。
   平遥,这座集厚重历史与现代繁华于一体的小城,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风华正茂。在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漆艺实训教室,大学生实地观摩、体验了漆器的制作流程。
   “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推光漆器文化,最吸引我的是光洁如镜的漆面,很难想象这需要多少工具和工序才能打磨出来。”聆听了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教师刘煜对推光漆器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和工艺流程等的介绍,大家不禁赞叹平遥推光漆器的精致外观、细腻漆面和工艺价值。
   此外,大家还对晋南地区的绛州澄泥砚、太平绣球等,晋中地区的平遥票号、冠云平遥牛肉等,晋北地区的大海面塑、挠羊赛等,晋东南地区的黎侯虎、八义窑红绿彩等非遗项目进行了调研学习。在此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一件作品、一门技艺,是数代人的匠心传承,也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谈守住技艺 寄望青年传薪火
  
   在长治市上党区,大学生有幸见到上党堆锦传承人韩玲。讲起堆锦作品,韩玲滔滔不绝。她表示,在堆锦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路上,要守住“本味”,留住上党地区几十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努力,守住上党地区人民智慧和民风民俗的结晶。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近年来,上党堆锦将东方传统的工艺美术与西方油画相结合,使得上党堆锦既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又有油画的塑造效果,同时产生出浮雕的立体感。
   谈及非遗发展现状时,太平面塑传承人梁秋叶、张建中夫妇表示,随着社会持续发展,青年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传统文化,但还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重视传统文化、投入到传统文化中。
   平阳木版年画传承人赵国琦寄语当代青年,青年人应该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技艺。同时,要学会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静态传承,在保留非遗文化内核的同时,为非遗注入青春元素,助力非遗活态延续。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我们与非遗的缘分会一直延续下去。”参加活动的大学生申丽蓉说,“经过此次调研学习,让我体会到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非遗传承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但他们的坚持却令人可敬可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肩负重任,不辱时代使命。保护非遗、传承非遗,时代青年在行动。”
   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者、传承者与先行者。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牛晓珉认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山西非遗青年行”活动中,青年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镜头记录传统文化故事,用声音诠释传统文化内涵,在一次次“亲密接触”中、在一次次“沉浸体验”中重视非遗、感知非遗、走近非遗。“经过此次活动,一定有更多青年以新的独特视角为出发点,在中华文化传承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最好成绩。”

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