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20日
省自然资源厅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山西模式”显现

  本报记者 郭丽菲
  
   优化资源清洁低碳开发布局、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构建国土空间支撑保障格局、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创新路径、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这十年,省自然资源厅坚定不移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作为、深度参与,加快推动构建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山西模式”,真正让绿色成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9月19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五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武耀文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山西的进展和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创新路径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自然资源厅牢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高水平保障发展、严起来保护资源、改革牵引保护生态,全力攻坚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自然资源工作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充分彰显。”武耀文介绍,省自然资源厅不断优化资源清洁低碳开发布局;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为支撑的资源开发体系,开展新兴战略性矿产潜力评价调查,储备勘查项目42个;部署大同、太原、忻州、运城四大地热资源集中开采区;最大限度支持解决抽水蓄能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问题,为24个项目依规出具不压占红线的意见,将12个项目与红线重叠部分调出,全方位加大政策要素保障力度。
   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煤层气矿业权管理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2015至2021年底,煤成气探明地质储量由0.58万亿方增加到1.12万亿方,其中煤层气探明储量7198亿方,约占全国的90%;煤成气地面抽采量由41.77亿方增加到94.13亿方,其中,2021年煤层气年产61.27亿方,占全国煤层气年产量的80%;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施工钻井20910口,地面已建成产能170.21亿方/年。
   构建国土空间支撑保障格局。全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居前完成了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初稿编制;落实落细“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历史性地解决了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矿权等之间的矛盾;完成40个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内482个乡镇的评估调整,解决了省级限制开发区域内省级开发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不一致的问题,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承载和要素保障。
   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创新路径。全省积极构建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三位一体”新格局,实施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三个批次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以及土地整治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创建“建、管、治、护”推进机制,整体性、系统性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我省按照“全面摸清底数、依法从严打击、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共管格局”的思路,部署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打击 “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废弃(关闭)矿井、非法采矿点、有证矿山等3万余处,发现整改问题3200余个,布局2000多个视频监管点位,形成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的压倒性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主动作为、深度参与,加快推动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山西模式’,真正让绿色成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武耀文表示。
  
  矿山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性、粗放式的煤炭开采利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问题存量较大。近年来,我省着力从对有主矿山的“控”和对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的“减”双向发力、精准施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主矿山修复“控增量”。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矿山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四合一”编制,着力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和系统治理;出台《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管理办法》,全省有证矿山共提取基金和预存土地复垦费用约300亿元,将全部持续用于实施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建立露天煤矿准入、临时用地还地、信息公开公示、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等8项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职责。
   无主矿山修复“减存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全省矿山图斑核查工作,初步确定全省历史遗留矿山需治理图斑8300多个,面积23000公顷,为精准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依据和目标;积极开展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三个批次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争取中央奖补资金8.30亿元,省级配套资金12.46亿元,治理面积6700多公顷;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细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生态修复模式;开发山西省生态保护修复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月度高分辨卫星影像和地理信息数据,不断提升矿山生态修复信息化监管水平。
   武耀文表示,未来,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积极构建协同推进、严防管控、技术引领的一体化矿山生态修复体系,全力打造矿山修复治理“山西经验”。

.181121.001; w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