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22日

全方位助力高质量发展 山西青年交出完美青春答卷

  本报记者 王新嫄 徐俊斌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全省各界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殷切厚望,以奋斗的姿态展现青春的智慧与力量,奋力奔跑在全方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他们听党号令、跟党奋斗,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经济建设等工作一线,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完美的“青春答卷”。
  
  乡村振兴 用自己“辛勤指数”,换乡亲“幸福指数”
  
   今年32岁的梁雍康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一种情怀。他喜欢农村的自然风光,喜欢农民的朴实善良,希望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农村就像风筝的线,牢牢地牵动着我;农村就像夜空的启明星,高高地指引着我;农村就像树的须根,久久地滋润着我……”梁雍康说,他对农村的感情越来越深,也激励着自己一定要在农村干出一番作为。
   在成为临汾市浮山县天坛镇东鲁村党支部书记之前,梁雍康做了5年的大学生村干部,每天与基层群众打交道;之后又调入浮山县响水河镇农技推广站,由此掌握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在脱贫攻坚最紧要的关头,他申请挂职到浮山县扶贫办工作,深入了解了党对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及农村发展的各种需求;2020年4月,他积极响应浮山县委号召,报名选派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他当大学生村干部时服务过的东鲁村,开启了第二次农村工作的新征程。
   进入东鲁村后,梁雍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上访。他以村里的一个群体性上访事件为突破口,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展了一次 “敲门行动”,逐户遍访群众、深挖矛盾、了解诉求、摸清底数、掌握实情。通过逐户逐人释法明理、集体会议、民主决策等方式,团结了班子力量,满足了群众诉求,成功解决了信访矛盾。通过这一事件的解决,他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任职以来,梁雍康积极改造村容村貌,硬化街道和户道14183.6平方米,绿化树道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6盏,铺设污水管道1271.45米。村里的老人比较多,为了让老人获得更多幸福感,他利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高龄独居老人安排午餐。
   村里的退休老教师赵永贤写了一首诗赞扬村两委:“两委领导发了泼,善事做了好几拨,服务中心换新颜,日间照料开灶火,村内公园已开工,路灯装了几十盏,据实深井已定夺,全体村民笑呵呵!”看着这首诗,梁雍康的心里温暖得一塌糊涂,“感觉比吃了蜜还甜”。
   “驻村一定要有扎根的心态,才会有冲锋在前的信心和谋划长远的眼光。”这是运城市中心医院驻万荣县万泉乡荆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姜旭最大的感受。在这一认知的牵引下,他深入田间地头、跨进村居民屋,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收集群众合理诉求,甚至每天下午,都会沿着环村路走上一遭,看看村里,和乡亲们拉拉家常。他深有感悟地说:“驻村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号上,要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乡亲心里。”
   自2021年5月驻村至今,姜旭帮家庭困难户、身患乳腺癌的康艳珍请来中心医院的专家定期诊疗,并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为她申请了临时困难救助和低保待遇;还发挥自己青联委员的优势,帮助考入大学的脱贫家庭学子申请省青基会助学金,积极对接石药银湖公益基金,定期帮扶荆村5户6名适龄儿童。同时,他还帮村里销售土特产,仅2021年,就帮助荆村20余户脱贫户销售农产品7万余斤,合计金额26万余元。
   在山西,像梁雍康、姜旭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里,他们下田间、上炕头,唠家常、访民意,谋大事、重民情,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乡亲的“幸福指数”,成为乡亲们“最贴心的人”。
  
  科技助农 借助互联网平台,农产品“飞”出山沟
  
   “我甘愿做一名奋斗在信息时代的新农人,帮助乡亲们直播带货,让这里的农特产品走出去。”今年29岁的周光天佑是晋城市泽州县下村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2016年,他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放弃高薪职位,跟着妻子回到农村创业。借助电商平台的发展,他不仅带动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还把农特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2016年,周光天佑开办公司,创立网店,开始销售本地天然生长的产品——槐花和桑葚,并带领莲山村村民漫山遍野寻找货源,以高价收购。2017年,他收购了10万斤农产品,公司开始有了盈利。可是,如何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扶贫是侧重于物质还是精神?他经常坐在电脑前思考这个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8年,他创办了培训班,无偿培训村民电商知识,没时间过来的,他就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去村委会讲,去村民家里讲。
   2020年,下村镇提出打造淘宝村计划。“一开始只是做了一个淘宝店,后来通过我的技术分享,做培训、做展厅,在各个村铺设站点,逐渐形成了物流、电商中心、淘宝店销售体系……”周光天佑说,在他的倡导下,下村镇电商销售体系基本形成,建成1500平方米的电商中心、村级物流站点15家,参与电商培训800人,帮助开店52人,打造了农村电商的“下村模式”。随后,他又与美团团购、橙心优选合作,在15个站点基础上,把卖菜业务做到了村民家门口。
   同样依靠互联网推广家乡特产的,还有运城市平陆县曹川镇寺头村“90后”小伙儿赵一波。不过,他拍摄的视频内容,是一名农家妇女和婆婆种菜、磨面、做饭的乡村生活片段。
   赵一波的家乡平陆县曹川镇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地地貌,有得天独厚的土质条件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在乡亲们的精心管理下,长出来的农产品都是天然无污染的,非常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但受限于地理因素,农产品的销路一直不畅。于是,他注册了用妈妈名字张志花命名的“晋南妈妈(志花的一家)”抖音账号,活面、揉团、上火蒸……他拍摄的第一条视频,是妈妈用最传统的方式蒸馒头,虽然视频只有短短十几秒,却因为接地气的画面吸引了不少人观看。
   之后的视频内容,赵一波都围绕妈妈和奶奶烧火做饭及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题材展现。他们不仅用淳朴、真实打动了粉丝,走红网络,也勾起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憧憬。
   今年1月,赵一波在抖音上开通了“晋南妈妈的小店”。首播当晚,抖音小店上架的500单精品花椒面,1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自此之后,他依托互联网平台,把本地特产花椒、旱地小麦面粉、柿饼、红薯粉条等农副产品上传到网络店铺,销售到全国各地,带动了百姓致富。
   在需求旺季,赵一波还聘请了11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打包发货。截至目前,他已累计收购了村民的1.9万斤干花椒、6万斤小麦面粉和7000多斤干辣椒,为家乡农民的增收及就业创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让高科技更“接地气”,是周光天佑和赵一波这些“新农人”表达爱家乡的独特方式,也是无数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回归家乡最大的底气。他们的努力,不仅让城市与乡村通过手机屏幕相连,也让父老乡亲的致富之路变得更加宽阔。
  
  创新创业 智慧转化为成果,助力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地热研究所副经理韦梅华主要从事地热地质、地热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在工作中,她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刻苦钻研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近十年来,她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由她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 “探获山西省阳高—天镇高温地热田”为华北地区第一个高温地热田,实现了地热找矿重大突破,经国内权威院士专家鉴定为 “我国内地中东部地区发现的第一口温度最高、自流量最大的地热井”;她还主要参与建立了 “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有效服务山西能源转型升级。
   她还专注于地热勘探、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成因理论,参与创建山西盆地地热资源靶区优选指标体系,在地热资源多元信息识别耦合探测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取得高温地热资源探测重大突破,推动了山西地热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的科技进步,对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做出了贡献。
   2018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赵日成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的一员。4年来,他独立建立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辐射探测核心技术——伽马射线能谱分析技术,为打破国外垄断,早日实现自主可控,他不知分析过多少能谱,演算过多少稿纸,重复过多少实验。经过大量尝试和失败后,终于建立起了基于非线性拟合和稀疏信号理论的伽马射线能谱分析算法体系,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学者的高涨落下弱信号核素识别难题。此外,他还研发了国内首套商用放射性内污染活体测量系统,实现了国内该系统零的突破。
   作为新筹建的“核药研发转化与精准防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核心骨干,赵日根据自己在核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创新地应用于医学放疗、介入治疗、人体射线成像等领域,并带领团队与山西白求恩医院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针对山西省医学治疗特色领域,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联合放疗剂量配准、影像组学驱动的近距离放疗疗效预测、介入治疗医护人员4D剂量实时计算等多个前沿课题研究,探索利用大规模神经网络、GPU并行计算等尖端科技实现放疗剂量精准投递、放疗策略精准匹配、医护人员精准防护等目标,相关成果有望为提高癌症治愈率、降低放疗并发症、保障医护人员健康等方面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并使山西在上述高科技医疗领域跻身国内先进水平。
   韦梅华和赵日只是我省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成就的众多优秀青年中的两位。事实上,在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更多优秀青年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
  
  疫情防控 化身“大白”赴“疫”线,守护家园勇争先
  
   2022年4月,太原开始与病毒“赛跑”。在玉兰花开、柳絮轻扬的季节,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逆向而行,为守护这座城市的平安默默奉献着。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中心科员崔伊窈,是一位默默守护家园的抗疫志愿者。4月13日清晨5点,伴着朝霞,她来到尖草坪区滨河路南社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忙碌了起来。从布置检测场地到穿戴防护服,整个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间没有寒暄和自我介绍。尽管互为陌生人,他们却默契地帮助对方戴好橡胶手套、在面罩上涂抹碘酒,在彼此的防护服上写下对方打在手机屏幕上的姓名。
   崔伊窈的工作,是负责为核酸检测采样的居民录入身份信息。她所在的检测台面向的是为老弱居民开通的绿色通道,在她看来,一个小小的检测台,面对着特需群体,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心和温度。第一天上午11点30分,成为“大白”6个多小时,经她手就录入了380位居民的身份信息,反复核对信息,让她口干舌燥;不间断拍摄身份证件、登记信息,让她的眼睛变得干涩疼痛,连手也开始变得僵硬,但她没有丝毫退缩,在她的心目中,所谓责任和担当,更多的是在能力范围内的付出,是在关键时刻向善的抉择,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执著信念。
   “疫情面前,我是千千万万‘逆行者’中的一员,是奋勇向前的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这是26岁女孩董梦娜的心里话。
   作为芮城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师,她坚守在发热门诊哨点,除了收治全县所有的发热病人外,还要筛查密切接触者、境外返回人员及省外返回人员;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核酸检测工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我省广大青年用最饱满的精神风貌和最高昂的奋进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中书写人生的精彩。

80123/541948.sh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