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22日
临汾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派驻汾西县下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秦斌

扎根基层 让青春在驻村中闪光

  本报记者 钟如杰
  
   2021年5月,临汾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社会绿化科的负责人杨秦斌,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到汾西县下山村驻村帮扶。驻村帮扶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出生在农村,他对那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更能体会老百姓的所需所求。
  
  扎根基层深入群众
  
   下山村隶属于临汾市汾西县永安镇,该村下辖3个自然村,有近1400人。驻村后,杨秦斌接过了上批工作队的 “接力棒”,肩负起了乡村振兴使命。但如何才能做出更突出的成绩,成了他时时考虑的事情。
   进驻后,他和队友们快速转变角色,制定帮扶阶段计划和贫困户销号推进任务进度。而周末对接村干部、平日里入户走访,成了他的“必修课”。村民经常能在村委会看到他和队友们整理扶贫档案、填报帮扶资料的忙碌身影,很多时候他们会忘记吃饭。在杨秦斌看来,只有提前掌握老百姓家中的情况,才不至于在工作中手忙脚乱。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季度动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个季度都需要调整,把本季度的贫困人员加进来,把超贫困线的人退出去。为此,从农户识别到核定收入,再到上会研究,杨秦斌和队友们考虑的是不落一户、不差一人。刚开始入户摸排时,老百姓不理睬他们,认为几个年轻娃办不成啥事。于是,他们就一遍遍和村民唠家常,认真讲解最新政策,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村民想办法、出主意。慢慢地,他和老百姓建立了信任,关乎民生的事也迎刃而解,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 “小杨”。在他看来,只要用心用情,老百姓看到你对他的好,就会相信你、对你好。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村级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有着机关党建工作经验的他,先从村党支部制度入手,针对党员不集中的情况,按照“分类指导、一员一策”的要求,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做到党员全覆盖,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能力素养。同时,采取线上交流、观看影片、义务劳动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主题党日活动,让基层党组织活动真正搞起来,党员队伍活起来,党支部战斗堡垒强起来。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他和队友们通过商议,利用村级广播开通了“传党声、颂党恩”栏目,将基层能力治理与疫情防控结合起来,强化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为未外出的年轻人争取养殖业资金帮扶和技能培训。
   通过推出的一系列特色举措,在当地营造了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他所在的村党支部被汾西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用心用情为民服务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农村面临的困境,驻村工作期间,老百姓 “两不愁三保障”是杨秦斌最牵挂的事情。每次入户时,他都会自掏腰包买些吃的送过去,还会帮农户做各种农活,定期让老人、孩子与在外的子女和父母视频通话。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进他们之间的“距离”,让老人和子女、父母和孩子得到精神上的关怀。
   大学期间,他学的园艺专业。为了让老百姓科学种植,他经常会上网查找资料,请教大学老师和研究所的同学,将一些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讲解给村民。时间长了,大家经常称他为 “杨专家”,他也乐意大家这样称呼自己。他觉得,让老百姓享受到丰收的喜悦,是对他付出的最大嘉奖。
   去年10月,暴雨袭击了汾西县,很多村民的房屋出现受损情况,杨秦斌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连夜赶回村里,同村干部抢险救灾。村民董永才是五保户,他家房屋出现裂缝,杨秦斌第一时间将老人接到村委会避险,可晚上老人却不见了。大家急忙分头寻找,最后在老屋找到了人,原来老人担心家里的狗。后来,杨秦斌将狗带回村委会喂养,同时积极同上级部门沟通,将老人送到了县城养老院。等到老人的房屋修缮完成后,杨秦斌又将老人接回。老人万分感激,连连称赞他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如今,下山村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杨秦斌和工作队队员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挥洒着青春汗水,用美丽乡村的答卷回报组织的信任。

ooter" style="t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