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23日

我省两名志愿者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记者 赵云云
  
   9月20日,恰逢第二十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来自山西太原的志愿者王玉龙、申晓洋同时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两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分别成为山西省第249例、2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次你是新闻的主角”
  
   王玉龙是山西妇女报社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在2018年的一次无偿献血时,王玉龙了解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7月,正在忙碌工作的王玉龙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王玉龙对自己能帮助到别人感到很高兴,并把这个决定告诉给爱人,得到了爱人的支持。
   “生命宝贵,救人为要,当初入库就是为了帮助别人,现在既然有了救人的机会,我一定全力以赴。”王玉龙说。
   短短一个月时间,王玉龙完成了高分辨确认、捐献前体检等流程。在等待捐献的过程中,王玉龙积极锻炼身体,调整作息,为即将到来的捐献做准备。
   9月20日,王玉龙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捐献结束后,王玉龙为患者送上祝福:“希望他(她)能够早日康复,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毛尚洁为王玉龙点赞:“大记者,平时你是新闻报道的幕后英雄,这次你是新闻的主角!”
  
  “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
  
   21岁的申晓洋是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大四学生。回忆自己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途径时,申晓洋说,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前,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这方面的知识,2021年一次献血时看到工作人员招募志愿者,便毫不犹豫选择加入,希望将来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遇见自己生命中的十万分之一 “髓缘”,是一件既幸运又幸福的事情!今年6月,申晓洋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立刻同意捐献,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做好捐献准备。9月20日上午,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深红温热的血液从申晓洋的手臂静脉中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造血干细胞一点一滴收集到储血袋中,汇聚成一股爱的暖流,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申晓洋表示:“当初报名成为志愿者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朴实的语言、无声的行动是申晓洋坚韧品格的体现,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心存大爱、勇于担当的精神写照。
  
  生命接力跑出“爱心加速度”
  
   山西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自2002年启动以来,入库志愿者人数每年稳定增长,2021年底突破10万人,目前已有10.24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大家庭。
   2005年9月,山西省实现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2011年7月完成第50例捐献,2014年5月,完成第100例捐献,2020年12月,完成第200例捐献。与此同时,每年的成功捐献人数从个位数逐渐增加到两位数,尤其是今年,8月单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6例,9月计划完成7例,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省单月捐献例数新纪录。
   说起造血干细胞工作,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高凡激动地说:“今天完成了第250例捐献,我省成功捐献跨越50例的时间间隔从最初的6年、3年缩短到如今的1年零8个月,可以说是生命接力,跑出了‘爱心加速度’。”
   据悉,近年来,山西省红十字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理念,持续改进工作方式,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捐献工作重心全面下移、力量全部下沉,造血干细胞捐献省、市两级联动机制基本形成。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可在各市红十字会完成;采集工作除省城太原外,长治市也可以独立承担,初步实现了捐献志愿者就近入库、采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