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0月23日

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上兴趣课

  本报记者 王薇 杨伟义
   上学期,山西财经大学学生赵文杰凭着“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与朋友们在一次公益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今年10月起,她每周都会带着热爱公益的几位志愿者,走进位于太原市北营街道办的晋阳街小学,给那里的农民工子女上兴趣课。
  做有意义的事
   19岁的赵文杰是山西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的志愿者。在这之前,她参与过天龙救援队组织的“平安小课堂”,当时,孩子都叫她“可可姐姐”,有的还留纸条说“可可姐姐我好喜欢你”。这让她感到非常快乐,并决定继续为孩子们做有意义的事情。上学期,她决定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相关活动,并策划了一个多星期。
   决定付诸实践前,赵文杰把队里的伙伴们召集到一起,教他们折纸、唱歌、礼仪。她建了一个微信群,要求大家把自己折的小动物拍照发到里面,由她来把关看折得是否合格。“要讲的课,也要提前复述一遍,过关了才能上讲台。”赵文杰说。
   周一、周二下午,十多名队员要为六年级的四个班级上兴趣课,由于占用的是音乐课,他们前半节课教唱歌,后半节课教折纸、礼仪等,主讲站在台前,其他队员每人负责5到6个孩子。
  下一步走出校园
   有一次,班里的电脑出现了故障,导致队员准备的课件无法播放,赵文杰便想了一个办法。礼仪课的时候,她组织队员把文明、不文明的行为演出来,让孩子们判断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让她惊喜的是,孩子们不但能准确辨别,还能说出原因。
   当时有一个情景:一张摆着碗筷的 “饭桌”被搬到了讲台上,有四个人坐在一起,一人捂着嘴小声打电话,一人大声讲话,将口水溅到“饭菜”上,一人打翻了碗筷,还有一人猛地推开了旁人……“打电话的人最文明,因为他没有大声喧哗。”孩子们纷纷答道。
   还有一回,队员们模拟在公共场合内行走,有穿着得体的人,也有穿着太过随意的人。原来,赵文杰第一次迈进教室,就发现许多孩子衣冠不整,她决定开一门礼仪课,告诉他们如何在公共场合文明行事。
   兴趣课只开了两个星期,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赵文杰打算以后带着他们走出校园参观科技馆、图书馆,并参与义卖活动,充实他们的童年生活。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