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2月15日

花甲老人推着98岁母亲去摆摊

  要打工挣钱,又要照料痴呆、瘫痪的98岁母亲,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金山办事处庞村村民王大平无奈之下,在庞村集市上摆了个修鞋、配钥匙的摊儿,每天推着母亲去摆摊儿。
   他的人生像小说一样曲折,自己幼时得麻风导致腿脚不灵便,妻子早逝,父亲也走得匆忙,25年前,时值73岁的母亲又因脑梗瘫痪了。这25年来,他时刻把母亲带在身边,扎头发、洗脚、喂饭,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用他的话说:“照顾俺娘是我应该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她能多活几年,我还想给她好好过个百岁大寿。”
  25年前母亲瘫痪
   12月9日,记者来到庞村打听王大平的修鞋点,村民热情地给记者带路。“大平可是个少有的孝子,经常推着98岁的老娘出摊儿,真是寸步不离。天不好的时候,他一上午要回家里看四五趟才放心。”带路村民说,王大平98岁的母亲叫孙环妞,是庞村第一高龄,能活这么大岁数,全靠大平这么多年悉心照料。
   记者在庞村103公交站牌前见到王大平,他正在给客人缝鞋子,他母亲坐在轮椅上晒太阳。见到记者,这个65岁的老人略显内向、不善言辞:“自己的亲娘,照顾她是俺该做的。”王大平笑起来,额头皱纹深刻,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苍老。
   提起王大平的身世,同村人刘青说,大平是个苦命人,妻子去世早,独自一人拉扯大一个女儿,父亲生前身体就不大好,而让这个贫苦的家雪上加霜的是25年前母亲孙环妞也因脑梗瘫痪。“母亲瘫痪又痴呆,大平不能离家太远太久,只要出门两三个小时就得赶紧回家,亲戚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他也从不敢在别人家吃饭。”王青说,俗话称“娘肚中有儿”,王大平却是“儿肚中有娘”。
   据王大平介绍,1992年,他母亲得了脑梗死突然瘫痪了,他当时既要打工挣钱,又要照料瘫痪的母亲,无奈之下,自学了修鞋、配锁的手艺。“自己没知识,腿脚也不灵便,就想着在村里摆个修鞋摊儿,也方便照顾母亲,后来发现村民有配钥匙的需求,就买了个配钥匙的机器自己尝试,刚开始没少毁钥匙模子。”王大平说,他家里只有一亩地,生意好的时候摆摊儿能挣三四十块钱,生意不好的时候就当带母亲出来散心了。
  “俺娘不认识我没关系”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母亲一瘫痪就是25年,王大平从来不抱怨,他常说母亲把自己养大不容易,虽然现在痴呆不认识自己了,但只要她活着,他就有家。“这几年我娘牙齿都掉光了,做好饭,我得用剪刀把食物都剪碎,再一口一口喂她,跟照应小孩儿一样,我小的时候我娘也是这样照顾我,现在该我报恩了。”王大平说,母亲生病前是个喜欢干净的人,虽然家境困难,家里人即便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但很干净。母亲虽然不会说话,什么也不知道,他坚持三四天给母亲洗一次头发,一周洗一次澡。“我就是个粗人,原来啥都不会,现在缝衣服、给我娘扎头发都不在话下。”王大平笑呵呵地说,他一直记得小时候自己发烧,母亲背着他跑几十里地找医生,母亲要饭供他上学……他现在做的都是在报恩。
   “这个修鞋摊是他娘俩的主要生活来源,挣个买面条、熬粥的钱,碰到没带钱的或者比他还穷的人,他免费给别人修鞋、配钥匙,我们都说他傻,但人家心态好,说只要饿不着他娘俩就知足。”村民蔺学良说,王大平的事迹在他们村里被传为佳话,村民都被王大平的孝心感动。
   “俺娘在,家就在,她吃热饭,我吃凉饭,就这就行了。”王大平憨厚地笑起来。
  想给娘过个百岁大寿
   快中午了,王大平修好顾客的鞋子,收拾好准备回家做饭。“娘,咱该回家吃饭了,你想吃啥?给你做面条吧?再弄俩荷包蛋,香喷喷的。”他自言自语,坐在轮椅上的孙环妞没有一点表情。
   “她有时候还是认得我的,看到我会笑,但脾气有些反复无常,摔东西、喊叫,但大多数时候很听话。”王大平说,母亲越来越像个小孩儿,前两天说背上痒,他给母亲挠了挠,但母亲不让停,让他一直挠。“猜不透她的心,都说老小孩儿,就是这样吧,只要她高兴就行了。”王大平说,随着母亲年龄增大,身体也越来越差,9月份的时候生病住院,20多天不吃不喝全靠输液撑着,当时医生都下了病危通知书,让回家准备后事,他把母亲接回家日夜守候着,没想到竟然痊愈了。
   王大平的家里除了一些简单生活用品,可以说真的一无所有。“俺娘睡的这个床是我专门加宽做的,怕她夜里摔下来,这估计是俺家最值钱的东西了。我也没啥爱好,照顾好俺娘就行了。”王大平说,他弟弟和妹妹都成家了,“他们也说不能把负担落我一人身上,但他们都有工作,家有老有小的,都挺不容易,我照顾俺娘最合适了,再说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摸透她性格和生活习惯了,她去了别家,我还不适应呢。”
   说起愿望时,王大平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俺娘能多活几年,我想给她过个百岁大寿。” 据掌尚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