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0月23日
晋中市灵石县交口乡帮扶办主任李朝阳

扶贫干部为精准脱贫“把脉开方”

  青春微记录
  
   李朝阳 1982年8月出生,山西临汾人,201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担任晋中市灵石县交口乡水保站站长、农技推广站站长、气象信息站站长、帮扶办主任等职务,主要负责水利、农科、气象、扶贫等工作。近年来,先后获得灵石县十佳科普志愿者、灵石县防震减灾工作先进个人、灵石县民政工作先进个人、灵石县青年岗位能手、灵石县2016年度身边好人、2015-2016年度山西省优秀气象员、2016年全国百名优秀气象信息员、晋中市统战工作论文二等奖、脱贫攻坚优秀青年、乡村振兴杰出才俊等荣誉。
  
  本报记者 张云鹏
  
   “要扶贫,找小李。”在晋中市灵石县交口乡脱贫攻坚一线,活跃着这样一位扶贫干部,因为常年下乡,他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圆圆的脸上经常挂着朴实的笑容,一口浓浓的晋南话把全乡各村贫困户情况介绍得门清,他就是交口乡帮扶办主任、农技推广站站长、水保站站长李朝阳。近日,在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李朝阳说:“贫困群众的心劲鼓起来了,就有了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帮扶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贫困户情况“门门清”
  
   李朝阳是山西临汾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晋中市灵石县乡镇,并在这里安家落户。由于长期在农村基层,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身为乡农科员的他被委以重担,承担起了全乡的精准扶贫工作。
   “扶贫,讲的是‘精准’二字。贫困户识别数量要精准,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要精准。只有这些全部掌握了,才能精准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李朝阳对扶贫工作有着“精准”定位。
   交口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347人,这个精准的数字浸透着他几年辛勤努力的汗水,因为他最初的扶贫工作就是从摸底调查开始的。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贫困户最准确的情况,在刚开始的一年里,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走遍了交口乡所有的自然村,逐户挨家调查村中农户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审核村里的会议记录、公示情况资料等,从而实现了全乡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摸排全面、调查详实、登记准确、定性合理。
   如今,随便提到任何一家贫困户,李朝阳都能随口说出这家因何致贫、家庭收入、政策享受等各种情况,堪称交口乡扶贫工作的“活字典”。
   随着扶贫对象的精准确定,他想方设法做好全乡的干部帮扶工作。为此,他经常陪同帮扶干部进村入户,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制定各家的脱贫规划。帮扶干部大多来自县直各部门单位,农村基层经验相对缺乏,他就不厌其烦,一趟一趟、一次一次地手把手教,指导他们填写扶贫手册,签订结对帮扶责任书,发放扶贫政策牌和帮扶联系卡,常常工作到深夜。李朝阳这种沉下身子搞扶贫,与同事、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量身定做”脱贫方案
  
   几年来,在李朝阳和同事们不知疲倦、日复一日辛苦往返的努力下,全乡包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几股力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扶真贫、真扶贫,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脱贫攻坚决战完胜顺利推进。一批一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用勤劳的双手战胜贫困。
   南头村贫困户刘庆武今年70岁,由于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之之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造成了家庭经济困难。李朝阳通过走访了解了这一情况,几次和村干部、帮扶单位进行 “会诊”,结合对方的实际情况,给老人“量身定做”了适合的脱贫帮扶方案。他们给老人安排了乡村文明监督员的公益性岗位,同时积极联系民政部门,帮助老人办理了农村低保手续,使刘庆武的年收入由最初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元。
   如今,已经顺利实现脱贫的刘庆武看病吃药有健康扶贫、医保兜底,平日零花消费有低保金和公益性岗位收入,心情好、干劲足,每天在村里检查文明卫生,忙得不亦乐乎。老人闲不住,重新拾起多年前的文学爱好,拿起笔写写画画,描写起自己的幸福新生活,歌颂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2013年,程家庄村贫困户程远亮得了脑梗塞,经过医院治疗实现了生活基本自理,但留下了后遗症,行动不便利,每天还要吃药维持,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变得十分困难。
   怎样帮助贫困户摆脱困境?李朝阳同县治超办的帮扶人员认真分析和反复协商,当得知程远亮对电氧焊、车床、修理等技术样样精通,便为他开出了这样的扶贫“药方”:把以前的手艺捡起来,发展小庭院、小作坊。
   在李朝阳等帮扶干部的细致工作下,程远亮说干就干。他开设了以电氧焊和打铁为主的家庭作坊,日常铁器损坏、农用械具加固等不出村就能解决,受到了村民的欢迎。2019年,他凭着自己的手艺把村里一台废弃的石磨改装成电动石磨,此举不但解决了全村及周边村民磨面难的问题,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收入。程远亮的老伴也不甘落后,在自家院里又养猪又养鸡,现在靠养殖年收入就增收了8000余元。如今的程远亮,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但实现了脱贫,而且干劲越来越大。
   扶贫“医生”李朝阳精准“把脉”,帮助群众治“穷病”的故事还有很多。运用医学专长为贫困患者看病,对病灾贫困户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贫困户确定帮扶项目争取资金,奔波田间地头指导群众作物种植…… “治病要除根,扶贫先扶志。”这是李朝阳数年工作的切身体会,也是经验之谈。在常年的工作中,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