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1月25日
从嫦娥一号起步到嫦娥五号腾飞

“火箭神兵”见证中国航天由大向强

  本报记者 孟绍毅 通讯员 唐阳 魏后福 郑怀周 游连勇
  
    11月24日,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起飞,标志着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圆满收官。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批航天人。13年前,他们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时隔多年后,再次助力嫦娥五号成功腾飞。他们不仅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见证中国航天由大向强的“历史轨迹”。
  
  测量总体张楠 完成多型火箭首飞任务
  
   2005年6月,张楠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背上行囊,怀揣着航天梦走进大凉山,开启了在山沟里逐梦航天的青春岁月。
   执行嫦娥一号任务时,张楠还是一名刚刚入职两年的“新航天”,是测量系统数据处理岗位操作手。他主要负责全箭所有参数的采集和监测,为各系统提供可靠的测试数据,用以判断火箭工作状态。
   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知识,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磨砺,从本系统测试到与外系统的匹配测试,从总检查到加注发射升空,所有的测试流程及内容他已经烂熟于心,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测量系统测试发射任务。
   时隔13年后,张楠已经成长为航天测试发射领域的专家。转战海南以来,他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多型火箭的合练及首飞任务。如今,他负责测量、测发指挥监控、车载遥测等多个系统总体工作,培养的多名指挥员已担当重任。
   这次任务中,他带领团队认真把控技术状态,严把质量安全关口,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轨道。
  
  气象技师唐安志 应对多次台风袭击
  
   执行嫦娥一号任务时,唐安志还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台的一名“新人”。那时的他担任浅层风测量岗位操作手,主要负责火箭周边垂直风场的实时监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的发射窗口大多在深夜或清晨,发射要求高,气候变化快,这对刚刚参加保障的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挑战。
   为了在首次气象保障中不出差错,他提前模拟开展数据报读,积极请教老师傅寻求经验,逐渐摸清了发射场的风场变化规律。
   凭着自己的努力,唐安志在嫦娥一号任务中表现较为突出,被推荐入党。之后,他参加了多次发射任务气象保障工作,设备排故案例20余条,成为岗位最出色的新生力量。
   13年后,岗位“小白”蜕变成气象系统的金牌观测员。从发射场气象设备安装调试到检查维护,从数据分析处理到一般故障排除,都充斥着唐安志忙碌的身影。
   执行嫦娥五号任务中,他带领团队精细观测、精心保障,共应对了台风的7次侵袭,抄录数据近万条,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装测试抢回了宝贵时间,圆满完成了极端天气下的气象保障任务。
  
  护塔天王陈世永 负重高空巡视作业
  
   发射塔架近90多米的高度令人望而生畏,在高空巡视设备,排除故障更是步履维艰,但这就是塔勤系统技师陈世永的日常。每当有人提及为何常年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时,他只识淡淡地说:“为了离火箭更近。”
   在执行嫦娥一号任务时,陈世永还是后勤岗位的一名普通修理工,负责任务供电线缆的巡视和检修。身为航天人不能在任务一线,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那时,他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离火箭更近。
   后来,文昌发射场投入建设,他如愿调入离火箭最近的塔勤岗位。克服着高空作业带来的风险,背负笨重的维护装备在十二层塔架上来回奔波……上万个零部件,每一颗螺丝、每一组元器件,都在他的巡视中一一过目。
   嫦娥五号探测器离开塔架后不久,陈世永马上又前往发射塔架进行射后状态检查。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无数航天人已成为各系统最顶尖的才干,他们积蓄了13年的情怀、热情、信念,也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飞天的在那一刻迸发。

IsOff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