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1月22日

13件提案助力山西康养产业发展

  13件提案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关于促进我省中医药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毛守红《关于建设大太原都市圈东部物流通道和开发东山片区文旅康养体验基地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张建全《关于把风陵渡打造成山西南部文旅康养经济省级发展战略支点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武志英《关于支持忻州市将康养产业做为地方支柱产业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陈帅《关于加大康养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王维平《关于将五台山周边地区打造为“康养山西 夏养山西”新名片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郭卫东《关于推进我省康养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建议》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打造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山西模式》
   省政协委员金宇《做大做强康养产业》
   省政协委员阴建正《关于有序引导乡村发展康养产业的建议》
   民进山西省委《采取有力措施 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山西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任武贤《关于加大我省康养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高志伟《关于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助力我省旅游康养业发展的建议》
  
  本报记者 田凤凤
  
   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们聚焦山西康养产业发展,13件提案为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提案涉及到产业的顶层设计、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方面面,建议山西坚持特色发展,打造康养产业山西模式。同时,挖掘好利用好区域资源特色,推动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观光旅游向度假养生旅游转型发展,打通观光旅游、温泉康养、康体运动、医疗服务等产业资源配置;鼓励全省旅游企业积极推出中长假度假养老疗养相关产品,在全国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的康养旅游品牌。
  
  出台优惠政策 优势资源互补
  
    省政协委员金宇表示,山西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康养产业的优惠政策。2019年,六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我省康养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五方面内容,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康养产业重点项目大力支持,分三年有序推进30个康养小镇、康养社区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山西中医药大学和太原、大同、晋中、长治等中等专业学校已经开设了老年人护理专业,为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此外,山西省民政厅和晋商银行联合发起设立山西养老服务业发展基金,一期规模10亿元。例如,2017年,省政府第169次常务会议同意省财政为基金认缴2亿元,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解决康养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全力支持大同、忻州等康养项目建设,推进我省康养产业发展。围绕打造“康养山西”品牌,省政府积极协调引导山西文旅集团、国信养老投资公司和森林康养集团等省属企业投入养老产业,充分发挥以上企业在康养旅游景观开发和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民政部门在服务老年群体、实施老年人康养护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资源,在设施服务配套方面充分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推动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链。
  
  涉及部门较多 服务不易分割
  
    金宇表示,目前,康养产业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不到位,康养产业涉及部门多,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块状分割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康养产业的认知度不高。参与度不强,发展康养产业尚未在全省推广形成,缺乏顶层设计和细分产业的具体政策引导,碎片化康养事业发展误导了群众对康养产业发展的认识。
   例如,单独功能的康养机构往往容易误导居民认为康养就是住院、就是旅游疗养、就是互助作伴,而相关机构各行其事,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难以形成完备的康养体系,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广大居民对康养产业认知并接受的信心。
   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老年人养儿防老与不愿离家的观念难以改变。许多老年人出于个人虚荣心等原因,宁愿自己居家,也不愿搬进养老幸福院。同时,许多亚健康人群不愿承认亚健康状态需要康复治疗或休养,为健康埋下隐患。
  
  规模偏小偏弱 结构有待优化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在提案中提到,山西康养产业规模偏小偏弱,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规模不大,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综合体和具备不可替代性的核心拳头产品。项目类型、产品形式与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养老医疗、食品药品等业态融合尚在初级阶段,缺乏竞争优势;产业链整合不够,产业呈点状,上下游产业间各环节未有机衔接,形成联动效应。
   金宇也表示,康养产业属于新兴现代服务业,除了自身包含多种业态外,还涉及众多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和产城融合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如康养产业与当地文化资源、气候条件结合;康养产业与旅游、养生和运动结合;康养产业与中医医疗结合。但由于我省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研究不到位,导致资源共享不充分,产业集中度低,带动不明显,上下游产业之间未有机衔接,无法形成联动效应,缺少较有影响力的康养中医医疗机构、基地、康养产品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
  
  投入相对薄弱 缺乏康养人才
  
    省政协委员郭卫东表示,缺乏育用康养人才的社会环境。以阳泉市为例,当地共有8家康养机构,从业人员却不足百人。一方面高端人才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从事康养产业,人才转岗外流严重,没有“留得住、干得欢”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康养机构考虑经济效益,从业人员多为一般劳务用工,学历低、素质差,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同时,缺乏人才激励措施,也没有与大中专院校建立顺畅的校企合作关系。不少毕业生虽然就业困难,但从事康养服务的却寥寥无几,康养产业发展尚未大幅发展,就面临人才危机。
   目前,我省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不仅少,而且真正具备条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的机构和组织更少。政府的养老服务投入不够,急需的养老护理补贴制度还未建立,其他的投入也相对薄弱,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统筹发展规划 打造“山西样板”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表示,应抓住国家赋予康养产业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科学谋篇布局,完善顶层设计;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培育质量效益一流的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精准营销,不断拓展我省康养产业占有率和知名度;加快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充分做好人才资源储备,打造“山西样板”。
   为此,建议省政府成立康养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协调我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推动我省重大康养项目建设实施,把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作为全省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把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将重点康养项目纳入省市各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中进行安排部署;以文旅康养、康养地产为切入点,完善山西康养产业发展体系;健全康养工作考核机制,将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中。
  
  创新扶持机制 解决“资金难”问题
  
    省政协委员郭卫东建议,创新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形成一批政策撬动、社会支持、企业运作的康养产业企业。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基础上,营造“六最”营商环境,降低产业门槛,积极用好“财政杠杆”,设立康养专项资金,对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品牌、优质服务,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扶持鼓励,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同时,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康养基金上市,拓宽康养服务信贷领域业务发展,多层面放宽康养产业支付端金融渠道,有序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康养产业。还可借鉴北京“会员制”、上海“养生顾问”等运营方式,用多渠道的“源头活水”解决康养产业“资金难”问题。
   针对民生类康养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建立长效扶持机制。要在土地占用、水电供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补齐短板,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康养产业发展进园区、服务入社区、延伸到郊区,打通康养“最后一公里”,切实普惠人民群众。引导康养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打造多层次服务产品,形成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的品牌效应,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开设康养课程 定向培养人才
  
    省政协委员金宇、李帅、郭卫东、任武贤、高志伟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人才培养问题。
   2018年,民政部、教育部等先后颁布 《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康养人才通过考核评审,可申请成为高级社工师。应借此建立健全康养人才培养供给机制,提高康养人才供给数量质量。
   他们建议,与大中专院校开展横向联系,开设康养专业课程,定向培养康养类实用性人才,缓解学生“就业难”,破解康养“用工难”;精心打造好康养产业运营管理、技术服务、产品研发“三支队伍”,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分级护理实用性培训,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充实到康养产业;科学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康养产业的氛围,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培育和造就更多康养实用人才,着力打造康养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