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6月07日

越过山海走进农村教育第一线

  本报记者 张丽
  
   2020年7月,高星宇作为第二十二届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开展为期12个月的支教生活。这批支教大学生的到来,为西林县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今,再有20多天,高星宇就要结束支教生活了。支教,在他看来是人生中不平凡的一页;支教,让他越过山海走进农村教育第一线,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支教,让他体味到了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乡村教师的酸甜苦辣。
  
  教书育人 成就梦想
  
   刚到学校,高星宇还是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到了。
   这里的学生虽然天真淳朴,却显得有些木纳,思维缓慢,语言苍白。最初,每上一节课,尽管他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但在教学过程中,他不得不把师生互动的“版本”降了又降。即便如此,课堂教学的尴尬还是层出不穷。面对一些基础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张口结舌、茫然不知……
   高星宇开始着手了解学生情况,这才发现,由于受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观念的偏差、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见识不如城里学生,当地老师又对他们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引导,各方面发展是“自然状态”。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高星宇为最初的教学工作制定了一个方向,他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应该让学生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及健康的心理。
   于是,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给他们讲外面世界的精彩,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立起远大的学习目标。“每当和他们讲这些道理时,他们都听得非常认真。”高星宇说,从学生的眼神里,他看到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们理解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中,他都以最愉悦、最入情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他会送上一个“微笑”。虽然“微笑”只有几秒钟,但留下的回忆终生美丽。他的投入也感染着学生,激励促进着学生。
   “我的理想并不是使每名学生都完美无缺,但我会尽力让他们完善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教书育人,是我上课的宗旨。”高星宇说,在教学的同时,他更看重塑造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他的工作原则。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学习习惯,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悟性,熏陶他们的品格与修养,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有时高星宇会组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和历史人物辩论等比赛,让他们对校园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
   比赛中,学生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了解。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老师致敬,感悟诗词的韵律,情感的升华,表达自己对历史和艺术文化知识的向往。
   高星宇对记者说,通过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诗歌之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时间短暂 收获颇多
  
   “这一学年来,在西林支教的日子是艰苦的。”高星宇告诉记者,由于新建校区,停水停电频繁,这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他只能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学习其他学校支教队员的经验。
   “支教需要支教人的一份真心、一份真诚、一颗乐于奉献及无私的爱心。我一直认为,或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给西林县带来一缕清新空气。支教不应仅仅带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努力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能给的,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身心承受能力!下乡支教赋予你的太多……”在高星宇的支教日记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支教的时间很短,能做的事情毕竟有限,然而人生的道路很长,这一年的经历将使我终生难忘。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将永远铭记这生命中的一抹亮光,为我今后人生增添光辉的一页。”高星宇说。
   支教一学年,高星宇从中感受到快乐,也总结了不少支教经验。
   在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中,他始终铭记自己身处的位置,以一颗热情高涨的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高星宇的支教工作即将结束,但牵挂的心会一直留在那里。通过与学校其他老师的深入接触,他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和宝贵的经验,让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更多锻炼和提高。
   支教时间虽然短暂,但让高星宇收获颇多。他将把这段经历永远珍藏在心里,慢慢体会其中滋味,并转化为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

l;q=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