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6月17日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60年争霸赛场雏鹰拿下全国“特色校”

  本报记者 王丽娟/文 康乐/图
  
   激情、热血、呐喊、精彩……一群十几岁的男孩,在竞赛场上,展现青春力量,他们曾顶着烈日驰骋在绿茵场上,也曾创造辉煌书写业绩。在校园足球的历史上,他们刷新着纪录,创造着奇迹。
   2021年6月5日,全国中学生足球赛在广西举行,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足球队小组出线,成功晋级16强,这是一支曾被誉为“西北王”的战队,附中日前被评为“全国优秀足球特色学校(初中组)”,而全国仅有三所这样的学校。
  
  崭露头角
  
   1955年,学校在九一小学基础上成立初中,正式命名为“山西师范学院附中”。1958年,学校成立了足球队。1961年,山西大学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学校改为“山西大学附中”。1962年,张鏸调到附中任校长。此时的附中在省城可谓籍籍无名,教学质量一般,办学特点不突出。
   上任伊始,张鏸看到学校的状况,提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潜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出来,用体育促教学,用体育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个理念在附中落地,要把“足球”列入教学,让男生人人会踢足球,让女生个个会打排球。很快,山西大学体育系应届毕业生王义胜被附中体育组的老师选中。
   1963年,太原市举行了中学生足球赛,附中的足球队战胜了一中、十五中、九中,获得了冠军,取得了参加1964年举行的全省中学生足球比赛的资格,这是附中足球迈出的第一步。
   1964年,附中代表太原市参加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也
   正是这次比赛打出了附中足球的品牌。当时,他们的对手是大同代表队。大同队一直代表山西出战,是强劲的对手。经过几天的激烈竞争,最终,附中以2∶0的成绩战胜了享有盛名的大同队。附中足球在太原市和山西省崭露头角。
   1965年,在29个省市参加的全国中学生少年足球赛中,附中进入了前十五名。自此,附中的足球队在山西省中学生(或少体校)足球赛中获冠军30余次,获得太原市中学生(高中、初中)各级各类足球赛(三好杯、传统杯、流动杯等)冠军60余次,还有12次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各级各类中学生和青少年足球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争霸“西北王”
  
   1981年,省教育厅、省体委批准附中为首批“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同时培养后备人才,附中开始招收体育特长生,以保证足球队的成绩持续稳定。每年,学校都会选拔一批优秀应届小学生,经过足球专家的严格测试,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附中就读。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最困难的时候,学校依然为足球队提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十分难得的伙食补助、运动服装、交通工具。”张鏸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正是一代代校领导对足球的关注,成就了附中这项特色教育。“我就是附中足球队的队员,毕业后返校任教。”亚足联A级教练员、校足球队总教练、足球教研组组长葛建伟告诉记者。
   目前,学校有三支足球队,分别是初中足球队、高中足球队和西藏班足球队。高中队员33人,初中队员37人,每周不少于6次课,每次训练时间为2小时,一年大约30场正式比赛和15场交流比赛。这样的训练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在各种大型比赛中得到淬炼。
   2018年5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西北赛区的比赛中,附中高中男子足球代表队不畏强手,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中西部8个省份的多支代表队,闯入冠亚军决赛。最终,他们以3∶1的较大优势收获西北赛区冠军,晋升中学生足球比赛“西北王”。同年,获得全国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第七名,创造了山西省中学生校园足球队的最好成绩。
  
  储备人才
  
   17岁的杜增毅是初一被挑选进入附中的。初三时,他通过特长测试正式入队。提到进队时的情况,杜增毅说:“初三最后一段时间,我们两人一组训练。其中,有两名队员与我实力相当,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作为守门员的他,最终以实力战胜了其他队员,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赛场上沉着冷静的最强守门员。
   同样,读高一的袁松鹤也是从小学就开始踢足球,因为跑得快,家长就让他踢球,他也把足球当成爱好。“那时,我们每周六都来附中接受外教训练,我越来越喜欢这里的氛围。不仅是因为足球,也因为这里的学习氛围好。第一次来到附中时,就觉得这里的学校特别大,一个足球场就有我们整个学校大,来这里学习有一种自豪感。”袁松鹤说。
   13岁的余欣泰,今年上初一,曾就读于和平北路小学,2020年被选拔进队。一年级时,他就是足球俱乐部的成员。因为技术好,初一时就与高中的队员一起参加比赛。
   附中从娃娃抓起,以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和培养学生为理念,选拔人才。太原市有多家足球传统校和青训俱乐部,太原爱德俱乐部、九一小学、桃南小学、建设北路小学,都有20年以上的足球运动历史,为附中足球队输送了大量人才。
   “今天你以附中为荣,明天附中以你为荣。”这句话已然成为队员们坚守的信念。
  
    输送运动员
  
   除了狠抓足球训练外,附中的教练员更看重每位队员的健康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为了更快实现这一目标,2020年起,初中足球队开设了晚自习 (正常走读生18∶30放学),每天19∶00训练结束后,统一到食堂就餐。学校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供队员们享用,饭后,所有队员回到指定班级开始上晚自习,并有教练员和家长轮流看管。
   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每晚的自习课上,队员们基本可以完成作业,还能进行小组讨论,良好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每次的考试成绩教练员都会备注,记录队员成长的点滴,积极分析总结,对优秀的队员进行奖励和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队员进行教导和激励。
   “多年来,山大附中根据足球特长生的特征,从训练到比赛,从学习到行为习惯,足球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就是为了培养出学习好、踢球好、品德好的三好学生,更是为高中培养高质量的足球人才打基础。”葛建伟说。
   目前,每年约70%以上的队员成功考入全国985、211重点院校。进入各大高校后,队员们继续保持奋勇向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各校足球队主力队员,征战全国大学生足球类比赛。在院系里,他们是学生代表或带头人,多次获奖学金,被成功保研或考取研究生,有的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有的进入各行各业发展,附中学子得到了各大学及行业的高度认可。
  
  延续精神
  
   足球,是山大附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体育传统项目,60多年的传统延续至今,学校给予了大力扶持。政策上,每年初、高中招收足球特长生各11名,保证了良好的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经费上,从训练到比赛,包括聘请外教、硬件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教练团队建设上,从多年前1人带领3支球队,到目前有4人的教练团队,守门员教练1人,初高中教练员3人,其中,1名为亚足联A级教练员,3名为亚足联C级教练员。
   学校还根据特长生的需求,无论是学习、生活上,还是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以队员优先为原则,提供支持与帮助。
   “从12岁至17岁,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见证了我人生飞跃的过程,那是一种从自我精神到身体意志品格的提升过程。从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优秀的青年,我对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也感谢附中给予的机会。”杜增毅说。
   一个足球,11个人的游戏,这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在附中的足球队里,“足球”精神就是给予队员们最好的收获。每一次比赛就是一次提升,给予的不仅是赛场的拼搏,更是人生的引导。像杜增毅一样的队员还有很多,他们希望将来可以到体育类院校继续深造,等有能力了再回报母校,让附中的“足球”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