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6月23日
稷山县行政审批局驻翟店镇东大有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王垚

用“责任清单”兑现百姓“幸福账单”

  党员档案
   姓名:王垚
   性别:男
   年龄:35岁
   党龄:9年
   身份:稷山县行政审批局驻翟店镇东大有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对党说句心里话:
  今年是建党100年,作为青年党员,我扎根乡村,立志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祝亲爱的党生日快乐,也祝福祖国 繁荣昌盛。
  
  本报记者 李云霞
  
   王垚的爷爷和爸爸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打小他就在爷爷、爸爸的耳濡目染中,对共产党产生了神圣而美好的期待和盼望。
   2012年,王垚如愿成为共产党员。2017年7月,受组织委派,王垚到稷山县翟店镇东大有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第一天,面对一无所知的贫困小山村,王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煎熬。
   开弓没有回头箭,作为党员,他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为了找准工作的切入口,他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交谈,详细了解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所思所想……很快,一张详细的“村民村情图”便在他的脑海里绘制出来。
  
  打出改善民生“组合拳”
  
    明确了发展思路后,王垚决定首先从改善村容村貌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为了早日开工,王垚多次向相关部门汇报,并邀请工作人员深入东大有村调研。在他的多方争取下,修路资金很快到位。2017年,投资20余万元的水泥硬化路开工。这条1800余米长的环村乡间路既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拉近了村民和王垚的距离。“村民都说这是一条便民之路、希望之路,但我明白,这是我们致富路的第一步。”王垚说。
   针对村民“饮水难”问题,他多次到相关部门沟通、协调。2017年,投资30余万元的饮水入村、饮水入户项目工程开工。2019年,饮水惠民工程全面完工,解决了村民靠天吃水的问题。2020年,申请25万元修建了蓄水池,井水入村管道工程,让村民用上干净卫生的生活用水。在王垚的带领下,全村清理陈年垃圾3800余方;争取绿化专项资金45万余元,在全村道路两旁栽植绿化苗木5000余株;硬化了全村的大街小巷和通村路、田间路;安装70盏太阳能路灯……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弹好脱贫攻坚“交响乐”
  
    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摆脱“等靠要”思想,才能使其真正实现脱贫。这是王垚驻村扶贫以来的方向所在、目标所在。
   东大有村的半坡地形,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王垚与村两委共同努力,最终向扶贫办争取资金,在东大有村设立了16千瓦光伏板发电项目,现在该项目已并网发电,预计可为东大有村增加1.5万元的年集体收入。
   之后,他争取资金50万元,入股纸包装企业,为集体经济实现年分红6万元;大力发展各类中药材100余亩;扩大原有杏树、双季槐等经济林种植面积;种植红薯100余亩。今年,在杏花盛开的20天里,前往该村观赏杏花的游客日均达10000余人次。“这不仅为我们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开了个好头,还销售了村民的特产,仅乡村旅游一项全村人均就增收了1500余元。”王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进一步拓宽销路,王垚变身主播为村民带货,吸引了上百万粉丝围观,仅5天就销售甜杏2000余公斤。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鲜花盛开、民富村强的旅游村。
  
  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
  
    贫困户杨勇因脑部肿瘤,家中缺乏劳力;贫困户吴全龙一家因病致贫,无钱看病;贫困户宋英杰患重度精神病,父母无人照顾,女儿上学困难……面对一个个困难的家庭、一双双求助的眼神,王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杨勇争取到400只土鸡,并协助其销售土鸡蛋;动员社会爱心企业为吴全龙妻子捐款,帮吴全龙找到工作;通过雨露计划,为宋英杰的女儿每年争取到教育资助金 2000元……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王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成了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幸福村。
   2019年12月,由于工作变动,已离开东大有村第一书记岗位的王垚,被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强烈挽留下来。王垚不仅是东大有村第一书记,更是翟店镇各村的“热心书记”,谁家有什么困难,他都会热心帮忙。
   回顾所做的工作,王垚说:“只有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只有坐在村民炕头上,收获的才是最真实建议;只有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化解民忧,才能赢得群众拥护;只有亲身体验群众的冷暖,才能找准化解矛盾的关键;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心上’‘当亲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