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7月23日
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专场发布会举行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山西发展

  本报记者 孟绍毅
  
   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2万所,在校生653.5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8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7%,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20%;“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这一国家工程覆盖全省1.14万所学校,累计投入121.98亿元;以“三个调整优化”“1331工程”为重要抓手,引导高校设立了27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32个协同创新中心、11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和84个产业学院,实现了我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产业的全覆盖;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7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骏,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侯文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金碧,介绍了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教育普及程度实现突破
  
   据侯文一介绍,在学前教育方面,全省共建设认定2528所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园数和在园幼儿数占比分别达到83.29%、84.83%,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公办园占比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在义务教育方面,投入120余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2019年起,建设改造1054所寄宿制学校,所有县(市、区)全部消除大班额,贫困县农村寄宿学生享受政府供应营养餐实现全覆盖,适龄残疾儿童全部安置入学,所有疑似失学辍学儿童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在高中教育方面,优化高中学校布局结构和办学规模,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积极推进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制度,有效解决“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问题。深化中小学招生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 “公民同招”政策,缓解家长择校焦虑。
   此外,开放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0.45年,位居全国第四。“总体看,我省基础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侯文一说。
  
  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立足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三个调整优化’‘1331工程’为重要抓手,引导高校设立了27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32个协同创新中心、11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和84个产业学院,实现了对我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产业的全覆盖。动态调整撤销学位授权点38个、增列学位授权点94个,撤销停招本科专业277个、撤销陈旧专业方向100个,有效破解产教‘两张皮’问题。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一大批项目在我省转化落地。2012年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博士、硕士毕业生8.24万人,普通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323.21万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马骏说。
   据介绍,三年以来,我省共撤销停招“低质错位”专业277个,撤销陈旧专业方向100个,新增与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187个、专业方向14个。通过调整优化,我省高校基础传统专业占比从48%下降为38%;新兴应用型本科专业占比从52%提升至62%,基本形成与高质量转型发展相匹配的本科专业体系。
   聚焦国家 “双万计划”,截至目前,我省高校共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27个、省级一流专业242个,分别占全省招生专业的10%和20%。“山西大学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为首批拥有该基地的60所高校之一。对国家级一流专业,我省按照每个专业100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持,支持力度在全国来看是比较大的。”马骏说。同时,引导高校凝练专业方向,建设了近百个现代产业学院,基本实现了煤炭、钢铁、有色、焦化等基础产业、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酿造、陶瓷等特色产业专门人才培养的全覆盖。此外,由太原理工大学牵头,推进新工科联盟建设,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新路径;由山西农业大学牵头,推进新农科联盟建设,探索我省急需的现代农业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山西医科大学牵头,推进新医科联盟建设,探索构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机制;由山西大学牵头,统筹文化科教资源,推进新文科联盟建设。
  
  精准扶贫方面成效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成效突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这一国家工程覆盖全省1.14万所学校,累计投入121.98亿元。同时,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83个县市区,惠及学生433.54万人次。构建了贫困学生全链条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资助金额累计达156亿元,资助学生1000余万人次。全省110个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通过验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达2500余万人次,帮助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脱贫奔小康。
   教育经费投入实现 “两个只增不减”,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达 733.4亿元,与 2011年同比增长73.88%,年均增长率6.34%。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落实了3889名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为农村中小学补充特岗教师1.3万名,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48.2万人。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全面消除,控辍保学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
  
  六大方面发展职业教育
  
   “‘十四五’时期,山西职业教育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类型定位和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与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李金碧说。
   为此,我省将从六方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启动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建设100个省级思政教育工作室、1000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0000门思政微课。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实施“双高计划”,将4所国家“双高”校和10所省级“双高”校打造成为全省高职教育排头兵、旗舰店;遴选建设60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打造中职教育第一方阵;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支持各市统筹推进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每个市重点办好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全省力争建设3-5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多、小、散、弱”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模式;对接我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学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政策引领,服务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扩大覆盖面。依托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互认、转换。多策并举,使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为加快构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作出贡献。
   据介绍,目前,全省共有职业院校477所,其中:中职427所,高职高专48所,职业本科2所,共有在校生70万人(中职39万人、高职31万人)。全省110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全覆盖。4所高职高专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了20所优质高职学校、100个高职骨干专业和100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和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2所学校先后获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专业平台建设方面,对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省职业院校共开设19个专业大类736个专业,布点专业3397个,立项建设省级重点 (特色)专业394个,立项建设实训基地855个。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累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00余万名,平均就业率高职达到84.8%,中职达到95%。职业院校每年毕业生占全省每年新增劳动力的60%,且85%以上来自农村地区。职业教育有力地支撑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教育扶贫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