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8月09日

姚村规划路综合管廊建设预计年底完工

  本报记者 郭丽菲
  
   综合管廊,通俗地讲,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的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位于山西综改示范区起步区的姚村规划路的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目前,综合管廊SMW工法桩支护、降水、土方开挖、主体结构等工序施工均在有序推进中,工程已完成70%,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管廊主体施工。
  
  建造智慧管廊
  
   姚村规划路的道路起点为人民路,终点为太太路,全长5.89km,红线宽度60m,为主干路,是太原起步区中部的主要干道。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不包含潇河大桥)、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及其他工程(包含再生水工程、公交候车廊及公共自行车点)等。
   综合管廊建设内容包括管廊主体工程及管廊附属工程等,管廊长度为4.9km,以潇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第一段西起人民路,东至北格西路,管廊长度为1600m;第二段西起潇河北侧抢险路,东至太太路,管廊长度为3304m。姚村规划路综合管廊沿线与大运路综合管廊、北格西路综合管廊相交。姚村规划路综合管廊采用四舱或三舱矩形断面形式。综合管廊容纳各管线主要有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污水7种管线。
   地下综合管廊让水、电、气、通信等管线住进了“集体宿舍”,看似降低了维护管理难度,但也暗藏风险,稍不留意就会酿成事故。因此,管廊需要智慧的感知“器官”。
   姚村规划路地下综合管廊就是一个智能化管廊,设置成千上万个精密传感器,包括通风系统运行工况、事故泄露工况、综合管廊远程控制工况以及配套的环境与附属设备监控系统、通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管理出入口控制等系统。它们对管廊内部运行实时获取温度、湿度、地表沉降、震动、火灾、危险气体浓度、水位高度、燃气、污水、热水的泄露以及检修人员安全情况等环境信息,这就像是给管廊赋予了 “眼睛”和“鼻子”。各类传感器共同织成一张监控大网,使地下空间“一览无余”,便于维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险情。
  
  承接国家级课题“一体机”
  
   目前,城市区域浅埋基坑施工 (如方涵工程)大都采用明挖法,该工法需预先实施大范围边坡预支护和预先大范围地下降水作业,方涵多采用现场浇筑方式,在混凝土固化成型后再实施地面回填,机械化程度低、施工周期长、成本高、影响交通,而其中的超前预支护成本甚至占工程总成本的50%。而此项目所采用的一体化作业装备及配套施工技术,可有效提升传统明挖基坑机械化施工水平。
   一体机主机部分主要包括挖掘装置、插刀系统、铰接式盾体、升降平台、皮带机系统、双渣斗提升系统、推进系统、注浆系统、密封系统等。作业时,通过插刀系统超前插入土体,建立超前侧支护,挖掘装置再进行开挖,开挖后的侧壁由插刀、盾体侧壁提供实时支护,预制箱涵通过汽车吊吊装并在主机尾部快速拼接,注浆系统实时注入砂浆,稳定基底和箱涵两侧间隙,开挖渣土经筛选、处置,可回填利用。因此,本工程投入了快速装配支护一体机装备、创造新型浅埋明挖施工工法,对提高城市地下管涵安全、绿色和机械化施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可以满足未来潇河产业园区能源、电力、通讯、供水、供热的传输需求,让园区上空如同‘蜘蛛网’一般的线缆完全消失。”中铁十四局集团姚村规划路及管廊项目工程部长马云飞表示,“在综合管廊及管线建设中,雄安新区同步布局建设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实体综合管廊和数字综合管廊同步规划建设,将数字综合管廊融入城市物联网系统,建立绿色智能建造标准,打造了地下管廊‘山西综改样板’。”

"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