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9月27日

后稷故里“京”艳之旅

——弘扬农耕文化 促进乡村振兴的稷山实践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9月18日上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楼多功能大厅内,一段精彩的稷山县后稷鼓乐《庆丰收》拉开了首届中国·山西·稷山后稷论坛(北京2021)活动帷幕。这是稷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丰富拓展后稷农耕文化内涵和外延,奋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创新实践。
  
  搭建平台 全力擦亮“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金字招牌
  
   此次后稷论坛以弘扬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了县情推介、“稷山四宝”区域公用品牌发布、特优农产品和非遗产品展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高端咨询和后稷农耕文化研讨等系列活动。
   稷山地处黄河中游、汾河下游,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县内有“七大国保”“五大非遗”,有后稷农耕文化统领的特色文化体系。大量的史料记载、考古发现、遗存遗迹表明,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后稷——姬弃教民稼穑之地,华夏农耕文明的新纪元由此开启。稷王山、稷王庙等无不见证稷山县名的来历。
   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作为后稷故里、板枣之乡,近年来,稷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 ‘六个基地一座名城’为目标,广泛传承弘扬后稷农耕文化,不断丰富拓展 “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内涵和外延,弘扬传承研究后稷文化与推进稷山高质量转型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构建稷王文化名城,把后稷农耕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旅游开发、文艺创作等方方面面,在发展中充分展现稷王文化特色,让后稷农耕文化在新时代更多更好地造福于民。
   “通过举办后稷论坛,搭建起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各方人士合作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平台,更加彰显后稷农耕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分量,让更多的有志之士以后稷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到稷山投资兴业、共谋发展”。稷山县委书记吴宣在致辞中说。
   开幕式上,稷山形象宣传片《如此多娇·稷山印记》,歌伴舞 《五谷香自稷山来》、情景剧《打麦场》、国家级非遗表演《高跷走兽》、稷山老调《敬稷王》等富有稷山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精彩纷呈,展现了后稷儿女辛勤耕耘、欢庆丰收的美好情景和昂首走向全面小康的豪迈气概。
  
  突出特优 着力叫响“稷山四宝”的区域品牌
  
   “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稷山四宝”四大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暨推介形式灵活新颖、内容丰富多彩。
   今年,稷山县委、县政府创新性地推出以“稷山麻花、稷山饼子、稷山鸡蛋、稷山板枣”四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的“稷山四宝”品牌打造计划。着力推介“稷山四宝”品牌,旨在进一步叫响“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品牌宣传口号,蹚出一条富有稷山特色的产业富民道路。
   “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实践中,勤劳智慧的后稷儿女,将历史的传承、自然的馈赠和发展的智慧融为一体,演绎出属于稷山人的‘舌尖美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稷山的麻花、饼子、鸡蛋、枣……”现场,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润当起了“推介员”,饶有兴致地向与会者深情讲述“稷山四宝”的精彩故事。
   发展好板枣富民产业,是稷山县委、县政府的心结所在、情感所在、使命所在。稷山县板枣栽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干枣6000万公斤,产值达7亿元,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01.35亿元。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林木类专类公园。板枣生产系统入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现有千年以上的古枣树17500余株,百年以上的古枣树50000余株,是吉尼斯认证的“中国最大的千年古树群”,可以说是“唐宋元明清,同食一颗枣”。稷山鸡蛋是稷山人手中的王牌。今年4月以来,稷山县以蛋鸡产业为主导,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该县蛋鸡存栏达1600万只,连续15年位居山西省首位,年产鸡蛋23万吨,鸡肉1.5万吨,产值达32亿元。
   稷山麻花是稷山人的绝活。稷山麻花的技艺传承千年,全县麻花生产企业近百家,培育出“赵氏四味坊”“邓氏麻花”等多个品牌,产品涵盖6大类32个系列,年销售额达1.2亿元。尤其是百年老店“赵氏四味坊”作为中华老字号,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饼子是稷山人的乡愁。稷山饼子外焦里嫩、层次分明,吃起来酥软筋道、麦香十足。“打饼子”作为稷山人的一技之长,全县每年有3万多人凭借这一手艺走南闯北,勤劳致富。“稷山饼子”已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稷山县启动了“稷山饼子”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工程,统一了稷山饼子店铺形象,形成了培训、取证、就业、增收一条龙工作机制。
   “稷山四宝”品牌认证,是稷山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特”和“优”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四大产业走上更加规范健康之路的重要举措。稷山县坚持质量为本、市场为基、品牌为先,持续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农产品“特”“优”品牌,坚守“舌尖上的安全”,造就“舌尖上的美味”,用更多的“稷山味道”将“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与会专家学者和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观看了《稷山四宝——家乡的味道》等专题片,现场品尝了“稷山四宝”的特优味道,对区域品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北京市民王女士深有感触地说,稷山县组团推介、抱团发展特优农产品的模式很新颖、接地气,相信“稷山四宝”区域公用品牌会越叫越响。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现场对“稷山四宝”品牌进行了认证并颁发了证书,为稷山特优农产品品质保障提供了护身符,开通了“稷山四宝”走向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共论共识 极力展现“后稷故里”的地域标牌
  
   “晋南稷山地区是周人的起源地,这里的百姓对后稷的崇拜与祭祀广泛而深远,这里应是后稷的诞生之地……”9月18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先秦史学会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畅所欲言,为后稷论坛暨后稷农耕文化高端研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稷论坛的“重头戏”,备受关注。
   “后稷教民稼穑美在艰辛探索、美在坚定执着,美在天人合一、美在合作和谐,美在无私奉献、美在为民务实。创新、合和、民本,是后稷精神的核心要义、精髓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名誉会长宋镇豪等与会专家学者从典籍、考古和推理等角度深入交流,形成了对“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后稷农耕文化研究的新共识。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传承后稷农耕文化、拓展学术研究的盛会,是一次弘扬后稷农耕文化、展示农耕文明之美的盛会,是一次发展后稷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盛会。”稷山县委书记吴宣如是说。
   高端的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更加清晰地展现了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更加科学地回答了以往研究中的疑点和难点。稷山县以此为新起点,承担起新时代研究发展后稷农耕文化的重任,持续举办后稷论坛农耕文化专题研讨,搭建起学术研究、交流分享、互相启发、形成共识的良好平台,让后稷农耕文化代代传承。
   问策高端智库,助力乡村振兴。面对稷山县的诚恳问策,在稷山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高端智库咨询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发挥各自研发优势,围绕“稷山四宝”品牌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课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研究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思维新见解,该县广泛吸纳专家的良方妙计,更好地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此次后稷论坛成果丰硕,让稷山的“朋友圈”再一次扩大。当天,稷山县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山西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山西众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禾佳农(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11个县校合作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3.5亿元。这些投资项目和深度合作,对该县在产业振兴、转型发展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稷山县通过举办高端高规格的后稷论坛,传承后稷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必将为丰富和拓展“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内涵和外延、全方位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李云霞 图片 栗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