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0月22日

探寻红色金融的根脉

●方磊 北京
  由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作家、编剧张卫平先生创作的红色金融主题长篇小说《红色银行》刚刚在全国出版发行。该书入选中宣部2021年重点出版物名录。
   《红色银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金融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呈现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风土人情,讲述了共产党员刘少白创办中国人民银行前身兴县农民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传奇故事。《红色银行》是以文学笔触与视角将曾经激怀壮烈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细节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勾勒并呈现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黑峪口、兴县、晋西北一带的风土人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金融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除去这部作品的内容之外,红色金融传承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去思索,该书的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也给予了红色金融传承课题上某些有裨益的启示。
   首先,红色金融的史料需要挖掘、考察和实地探访。《红色银行》创作得以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张卫平先生做了大量亲历考证与实地探访。这部长篇小说引人入胜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类似于黑白镜头感的“纪录片式影迹”。张卫平先生在创作该书时,数十次奔赴小说中各个现场,以求对历史的逼近、对史实更可能的全面把握、对书中人物真实的更大可能的还原。在亲历现场实践之外,张卫平还参阅大量金融史学的案头研学,这都使得《红色银行》不单单是一部文学作品,更积淀着史学价值。
   其次,通过《红色银行》作品呈现的风貌,我们可以发觉文学承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红色金融传承方式之一,对于红色金融内容的社会传扬与深化,深入民心都有着很值得推荐的效果。其实,早在《红色银行》出版之前,这部作品也刚刚登陆山西综合广播(《广播书场》)栏目,进行了全文音频演播。在本书记载史实的山西大地已有了很高的民众关注度。
   《红色银行》是带有浓郁气质、有着鲜明纪实属性的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中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一些人物的经历上做了一些小说化叙事,为了还原本来面目,文末附录了小说中真实人物的真实经历。在小说中,作者也围绕银行设计虚构了一些人物,并让这些人物在小说中各自演绎自己的人生命运。这样一种以真实历史为魂,以艺术升华为血肉的文学载体,使得红色金融在传承中生动而富有温度,灵动而引人遐思,真切而触动读者心灵。红色金融的传承效果有着极好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再次,红色金融的传承需要放眼金融事业的未来。长篇小说《红色银行》恰是在对历史的回望中,面向未来,观照现实。
   《红色银行》是对人民银行播种、生长、成长以及变迁壮大的史实与艺术交融的记刻,讴歌了我们金融业诞生与发展的波澜壮阔与金融先驱革命者的矢志不渝。从作品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金融业中投射在今天的公理、规则;体悟到旧时金融革命者的智勇双全,那自然是对今天我们金融人的鼓舞与鞭策,激荡我们今天的金融巨轮乘风破浪,激荡前行。这样的前仆后继正是红色金融传承的重要内核价值。
   可以说,今年被中宣部重点推荐的《红色银行》呈现的不单单是文学价值,更激发了我们对如何更有效更适宜地去传承红色金融的有益思悟。
  本版稿件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