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5月17日
中铁十二局高原铁路5标段五工区负责人姜文涛

隧道施工“擎旗人”越是艰险越向前

  本报记者 郭丽菲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作为新时代青年代表,我将始终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模范’要求,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努力将高原铁路建设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观看完大会直播,姜文涛心潮澎湃,写下这段感想。
   姜文涛是中铁十二局集团高原铁路5标段五工区负责人,坚守艰险隧道施工十三载,取得系列历史性、突破性科研成果和施工业绩,被称为攻坚国家艰险隧道施工的“擎旗人”。今年5月,他摘得中国优秀青年最高荣誉——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攻破道道难关 续写成昆传奇
  
    我国是一个铁路建设发达的国家。这其中有一条被称为 “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铁路,一举打破了13项世界铁路之最,它就是“成昆铁路”。
   2014年6月,姜文涛新婚不久便接到公司成昆线扩能改造参建指令。他非常清楚,成昆铁路是当年铁道兵前辈以“一公里一英魂”大无畏牺牲精神建成的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动脉。作为铁道兵精神的传承者,他热血澎湃,毅然走进西南莽莽群山。
   我国西南山区溶洞发育普遍,是隧道施工“天字第一号”难题。姜文涛所在的项目更是负责了全线修建难度最大、里程最长管段的施工任务,其中营盘山隧道是全线咽喉工程。这条全长18公里的隧道俨然一座“地质博物馆”,涌水、瓦斯、岩爆、高地应力一应俱全,被列为“A+”级高风险隧道,外国专家考察后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隧道内部溶洞鳞次栉比,平均日出水量超一万方。当正洞掘进至425米时,一股急流从超前钻孔中喷出。
   “所有人员和机械设备立即撤到洞外!”姜文涛果断命令。紧接着,他带领技术人员进行钻探,每钻一孔都有一股急流喷出。隧道专家来了一拨又一拨,给出治理方案难成决断:用钢板封堵,但很难形成有效闭环;采用化学聚氨脂使水凝固,不光成本大幅增加,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方案一个个提出,又一次次被否定。
   姜文涛带领团队经过无数个昼夜的现场实验、技术研讨,最终研发了分水降压法、信息化跟踪精确注浆法等系列施工工法,一举攻破难关。据统计,整个隧道施工共遭遇38次突泥突水,瓦斯、岩爆等更是如影随形。先后有20多名工人实在顶不住悄悄走人。姜文涛顶住压力,带领团队攻克了300余项技术难题,创工法10余项,有关工法后续被应用到国内几乎所有富水隧道施工中,发挥了行业性指导作用。
   就这样,在攻坚克难中,姜文涛带领他的团队把隧道一步步向前推进。妻子即将临盆,他只能在工地为妻子加油鼓劲;孩子出生了,他通过电话聆听孩子清脆的哭声;小孩一岁多了,当爹的他还没亲手抱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隧道安全贯通时,他被媒体称为新时代的“开路先锋”。
  
  掌握核心技术 书写经典范例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基建狂魔”的青年代表,姜文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镌刻于心。他深知掌握核心技术的极端重要性,全身心投入到世界级难题攻坚之中。
   长大黄土隧道施工是一道国际性难题,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针对黄土具湿陷性、粉质粘土具膨胀性、土石分界界面稳定性差等特点,姜文涛瞄准“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及量测技术”“铁路大断面隧道土石水平接触面地质施工技术”“黄土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等课题强力攻关。通过反复调整循环进尺、计算单孔装药量、单次起爆装药量、起爆顺序及洞内检测等措施,得出最佳爆破参数及围岩变形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土石分界地段隧道施工工法等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学进步奖3项,成为指导国内长大黄土隧道施工的“教科书”。
   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核心技术过去一直为外国掌握,也是我国的技术短板。他带领团队不断钻研理论书籍,仔细论证各类施工方案,先后攻克了隧道施工中下穿超浅埋湿陷性黄土、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邻近居民楼、藉河主河槽、北山滑坡群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完成的“大断面软岩隧道非钻爆施工技术”“下穿复杂河谷区大断面软岩隧道修建技术”被鉴定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一种适用于强富水上软下硬地层的深大竖井围护”等10余项成果获发明专利,主持研究的“复杂环境特长高铁隧道关键施工技术”,解决了困扰国人数十年的技术难题,获中施企协科技进步一等奖,书写了“核心技术自己掌握”的经典范例。
  
  走进青藏高原 刷新“中国速度”
  
    作为共产党员,姜文涛带领团队成功攻克国际性难题,填补国内铁路施工技术空白,主持参与的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不仅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而且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
   “老婆,感谢你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干工程虽然苦累,但这是我的信念和事业,我无怨无悔!”这是前往高原铁路项目途中,姜文涛发给妻子的信息。
   高原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工程。由于地质复杂、高原缺氧、生态脆弱等难题,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2020年年底,34岁的姜文涛被选定担任高原铁路全线首座特级高风险隧道——康定一号隧道施工负责人。一路攻城拔寨、征尘未洗的他,来不及和家人团聚,又一次背起行囊,走进青藏高原。
   姜文涛负责的管段,90%的施工作业点集中在高山沟壑中:隧道作业面坡度达六七十度;地质松散,便道开挖会伴随危石掉落;作业面促狭,机械设备无法进场;电力、材料供应十分紧张。为快速打通施工生命线,他和科研团队整天奋战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中。
   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智能化供氧系统、智能化定位监测系统、智能化反坡抽排水系统等大批国内首创性设备被研发出来,团队也安全穿越了5条雅拉河活动断裂带及其支断裂带,高效完成了高原铁路先期段施工难度最大、长度最长、地质地形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的施工便道建设任务,创造了高原施工的奇迹。其后一鼓作气,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夺得“全线第一家进场、第一家开工、第一家标准化进洞、第一面流动红旗、劳动竞赛第一名”等优异成绩。建设单位称赞他带领的团队刷新了“中国速度”,为国家高原铁路施工建设树立了样板。
   走进大山,矗立成山。十三年如一日,姜文涛与大山为伍,让崇山峻岭成为自己成长的背景。在一次次穿山越岭中,他始终高擎奋斗奋进的旗帜,把新时代有为青年的身影定格在祖国的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