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7月05日
从“三好学生”到吸毒人员

防范毒品危害青少年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郭丽菲
  
   近年来,吸毒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无知和好奇,是青少年染毒的主要原因。近日,12355普法老师分享了一个13岁少年从 “三好学生”变为吸毒人员的案例,告诫广大青少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构筑坚固的心理防线,谨慎交友,提高自身的防毒能力,坚决对毒品说“不”!
  
  案例分享
  
   13岁的小夏,曾经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兴趣广泛、尊重老师、关爱同学,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然而上了初中后,小夏开始沉迷游戏,逃课上网,渐渐成为“问题学生”,成绩也一落千丈。落差太大,父母不愿接受,总是用打骂的方式教育他。这也让小夏变得越来越逆反,并用离家出走“抗议”父母。
   还没读完初一,小夏就辍学了。之后,他开始和社会上的“朋友”一起玩。“朋友”汪某很有钱,经常带小夏出去“见世面”。渐渐地,小夏发现这群“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吸食毒品,为了合群,小夏在汪某等人的引诱下,也开始吸食冰毒。
   第一次吸食时,老师的告诫、社区的禁毒广播一直在他的耳边重复,他也有过一丝的犹豫和抵触,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选择了吸食毒品。没有收入的小夏,整天吃喝玩乐,吸食不同的毒品。为了能继续吸食毒品,小夏心甘情愿地成了汪某等人的 “小弟”,多次携带毒品送货,赚取零花钱。
   在小夏18岁生日那天,经过汪某的安排,小夏将毒品卖给了毒贩小宇。之后,又接到了汪某的电话,被告知半路会有一辆黑色面包车在收费站等他,让他将钱全部交给对方,用于购买对方手中的毒品,并承诺事成后给小夏10万元作为生日礼物。
   在金钱的诱惑下,小夏再次完成了交易,并携带大量毒品与汪某等人汇合。在汇合时,当场被警方抓获。警方从汪某、小夏身上搜出了245颗麻古、100克冰毒,35.36克海洛因。被抓后,小夏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被人民法院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
  
  案例分析
  
   从“三好学生”到吸毒人员,青少年误入歧途让人太痛心。那么,青少年如何防范毒品的危害,最容易陷入的毒品犯罪有哪些?
   12355普法老师分析说,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容易受到坏人的蛊惑,最容易出现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容留他人吸毒罪;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毒罪。14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贩卖毒品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年满16周岁的青少年来说,这些和毒品有关的行为,都构成犯罪。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旦吸毒成瘾,家中钱财花尽后,为了维持吸毒,就会编出各种理由向亲朋好友借钱,最后甚至走上贩卖毒品、骗钱、盗窃、抢劫、卖淫、杀人等道路,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在我国吸毒人群中,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16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更是数以万计。吸毒人群的低龄化令人忧虑。
   许多青少年染上毒瘾还源于对毒品的无知。在戒毒人员中,有很多是年龄偏低,文化层次普遍为小学、初中水平,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青少年由于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强,容易把不良现象和行为理解为“酷”,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瘾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禁毒宣传,避免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12355提示
  
    毒品犯罪就在意念的一瞬间,只有掌握了更好的预防手段,才能真正让青少年远离毒品。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禁毒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教育。”12355普法老师提醒广大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洁身自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识破毒品诱惑,坚决抵制毒品的侵略;要慎重交友,不要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发现朋友吸毒要及时劝阻,当无计可施时就该远离;多参加禁毒活动,让自己彻底地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防毒意识和拒毒信心;要远离歌舞娱乐、游戏厅、网吧等场所,慎防沾染毒品,杜绝毒品侵害;要加强学习,让知识来充实自己。
   最后,提醒家长、学校和学生,要共同关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进一步认清毒品的危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