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7月08日

“支教是个良心活儿”

  本报记者 张丽
  
   7月6日,山西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礼县服务队队长田羽结束了在甘肃省礼县白河农业中学的支教工作,踏上了返回山西的归途。在偏远的山区,他奉献自我,给学生们带去了希望。“我把西部支教当成是自己离开校园后的 ‘第一份工作’,所以今后就业,我也会选择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田羽说。
  
  跨越千里 渐渐融入
  
   田羽是山西大学2021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期间曾任山西大学学生会副主席、软件学院学生会主席、班长。他热爱公益,参加过无偿献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在校也组织和参加了多次志愿活动。
   “我一直都向往西部,对我来说,支教是我的梦想。”田羽说。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他服务于礼县白河农业中学,任教初三数学和高二政治科目。
   支教前,“山大沟深、道路崎岖”是他听到关于礼县最多的描述。然而,当他到达服务地后,当陌生的方言变得似懂非懂,当牛肉面成为最棒的美食,当梦里开始出现那些可爱的学生,他渐渐融入并爱上了这里,甚至他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成长与感动都留存在这个边陲小镇。
  
  一次家访 至今感动
  
   作为第一批到礼县支教的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大家都好奇田羽这一年的生活。对他而言,距县城上百公里的山路、交通用水不方便、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最初需要克服的困难,却显得有些平淡,但也有很多难忘的经历。
   初来乍到,为了了解学生情况,他和其他队员对学生进行了家访。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我们要对8名学生进行家访。他们都是单亲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田羽说。
   在对一名学生家访时,田羽和其他队员看到,这名学生和她的弟弟各自背着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柴火,那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学生的奶奶向他们说起了家里的情况,说着说着便留下了眼泪。老人多么希望支教老师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还有一名学生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山里。离开他家时,老人握着我的手,一直在说,感谢老师的到来。”田羽说,那次家访,让他有了身为老师的责任感。
   初来支教时,田羽看到学生们都不背书包,也没有笔袋。于是,他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在大家的帮助下,为白河的中小学生捐赠了7400件学习用品。
   捐赠活动的第二天,他在街上看到很多小学生背上了新书包,很是高兴。一些学生还认出他是支教老师,向他敬少先队队礼。如今回想,仍令他感动。
   “有些学生基础差,但很爱学习。晚自习结束后,他们会让我讲数学题。”田羽说,学生们的勤奋好学,成了他坚持为大家义务辅导的动力。
  
  怀揣理想 追逐本心
  
   作为山西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田羽努力做一束光,用实际行动助力祖国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支教这一年,田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踏上白河这片土地,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过教师节,第一次做“网络主播”,第一次成为187名学生的老师和朋友,第一次在寒假里牵挂那么多人……
   “教育是一场美好的遇见、一场温柔的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田羽说。一次次的课堂教学、公开课讲授、向资深教师请教,让他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也更加默契、信任。
   “老师,年后你还来吗?”学生们的真情流露,让田羽觉得,白河不仅仅只是一个支教地,这里的人和事都带给他家的感觉。
   他们一起做最好吃的饭、一起爬最好玩的山、一起抓最调皮的鱼、一起种最绿色的菜、一起过最浪漫的生日、一起设计最精彩的课堂。这一年,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他们怀揣着理想和热忱,在这大美白河挥洒着青春汗水,与时代同向同行。
   “支教是个良心活儿。”田羽告诉自己,教学是他基本的职责和使命,无论支教之路如何艰难,都要不遗余力地追逐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