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7月14日
长治医学院大学生记者发展成就观察团

行走田间地头 感受民生民情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武文轩
  
   近日,长治医学院大学生记者发展成就观察团10名成员一路向北,奔赴长治市襄垣县,精心组织“行走田间地头 助力美丽襄垣”主题实践活动,在祖国大地触摸发展脉搏,书写青春篇章。
   在为期七天的实践中,长治医学院10名实践团成员紧紧围绕实践主题,结合专业、学科、专长特点和社会需求,秉承着“厚德精业 济世报国”的校训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围绕“成就观察”“政策宣讲”“红色研学”“教育关爱”“基层义诊”“非遗传承”“生态文明调研”和“精神文明实践”等主题开展了各类活动。
  
  成就观察“看起来”
  
   6月21日,实践团深入襄垣县古韩镇小垴村王家峪进行义诊活动,并参观调研当地大队部党群服务中心。
   在襄垣县古韩镇小垴村,实践团实地走访当地村民,感受基层民生民情。面对面访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怀着满腔热情、志愿扎根农村的16名北京知青插队落户小垴村,与小垴村的乡亲并肩战斗,留下了众多动人故事与历史资料。作为有名的生态旅游村,小垴村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水木清华园、槐花广场、桃后山观景台、白龙庙、大队部知青记忆馆、知青群雕等景点已建成开放。
   其中,大队部知青记忆馆展出了大量的历史实物,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料生动记载了知青上山下乡的历程,成为知青时代生活场景的缩影。目前,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在建设村主干道、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知青文化内涵,同时种植连翘、杂粮、蔬菜等经济作物,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改善小垴村百姓的生活条件。走访中,实践团成员感受到近年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改善等给村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期待发展成果助力小垴村振兴。
  
  政策宣讲“说起来”
  
   “理论宣讲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头戏,更是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纽带。”长治医学院团委副书记连静说。
   连日来,实践团成员围绕提升理论宣讲内容及形式想点子、谋思路,结合襄垣县小垴村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以“健康医疗”“农业帮扶”“生态守护”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努力推进理论宣讲扎根基层一线,希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相关政策精神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帮助当地百姓走向健康、富裕之路。此外,实践团成员还依托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宣讲阵地,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讲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好当地百姓最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用真人、真事、真感情引起基层群众的强烈共鸣。“您要多关注国家政策,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实践团成员张怡君同当地老人诉说着心声。
  
  红色研学“走起来”
  
   在活动中践行初心使命,是实践团成员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下乡”期间,实践团成员主动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通过对书中部分章节的学习交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并坚定“将所学诉诸实践”的决心。
   在团襄垣县委副书记连轲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来到大平村,实地参观了上党战役指挥部襄垣县大平村旧址,并聆听当地村民孙一化老人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在探寻革命遗迹中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激情。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窑洞旧址前,面对鲜红的团旗,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团誓词并齐唱团歌,共同回顾了入团时的那份光荣,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告诫自己永葆初心、践行誓言。
  
  教育关爱“聚起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实践团成员以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为榜样,为同在襄垣县小垴村知青驿站研学的小朋友们提供了教育关爱服务。他们结合小朋友们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通过书籍伴读、运动拓展、知识抢答、歌曲合唱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小朋友们带来快乐。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遵循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育理念,切实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与成长教育,在创新服务模式中收获个人成长经验,让实践充满特殊意义。休息时,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述党史故事、展示《雷锋故事》中的插图,鼓舞他们读名著、长知识、明志向。“希望你也有勇气和毅力,像歌曲中的孤勇者一样坚强哦。”实践团成员牛正午为小朋友们送上由衷的鼓励与祝福。
  
  基层义诊“做起来”
  
   “卫生工作无小事,百姓利益是大事。”活动期间,实践成员发挥专业优势,结合专业所学,在小垴村开展了“健康义诊下基层”活动。他们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测量血糖、宣传医疗健康知识及合理用药建议,为当地村民解答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医疗保健及健康问题,引导和帮助基层百姓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实践团成员还耐心讲解了国家医保最新政策,并根据村民个人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医学食谱,鼓励村民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将个人身体状况放在第一位。“听了你们的话,我放心多了。”一位老人义诊后对实践团成员说。
  
  非遗传承“动起来”
  
   “咱们襄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丰厚、种类丰富,你们年轻人一定要多看看、多学学,带着咱的文化走出去。”在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实践团成员有幸采访到襄垣秧歌国家级传承人杨升祥。
   交流中,杨升祥详细介绍了襄垣秧歌的发展历史及有名曲目,同时推荐实践团成员前往附近的上王村观看秧歌表演。之后,实践团抵达襄垣县东湖公园文化空间非遗传习馆与文创艺术工作室进行参观。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还采访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志清,听取了襄垣名俗物品“布老虎”的制作方法与传承意义,体会到襄垣本地文化在时代更迭中的传承与创新,感悟到非遗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与独特魅力。在赵志清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有幸聆听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襄垣鼓书的市级传承人李杞及其团队表演的《谷子好》,体验了一场富有历史感的文化盛宴。
   “非遗镌刻历史,美好记在心扉。”在与多位非遗传人交谈过后,实践团成员翟绮舒说出这样的感悟。
  
  生态文明“靓起来”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更好地宣传生态理念、科普环保知识、建设乡村文化自信,实践团前往小垴村后山,在田间与村民交流生态建设、体验农事农活,并宣讲“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
   随后,实践团来到小垴村水木清华生态园,在参观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同时,了解到当地严格的山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决心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此外,实践团成员前往国家森林公园仙堂山,在感悟法显文化、了解“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的同时,实地走访调研了仙堂山的森林覆盖率及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家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秉承“实践出真知”的信念,在加快实现襄垣县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等方面阔步前行,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精神文明“搞起来”
  
   “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团成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中,实践团前往大平村文化中心,就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渊源、当地名人故事和文化功能作用等方面与村民展开互动式交流。谈及大平村文娱活动时,一位老人说道:“孩子们来看看,这个牌子上记录着公益电影预告,生活也会很充实。”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县文化馆旁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与跳舞的阿姨们合影留念。访谈中,阿姨们自豪地表达着内心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诉说着在襄垣县城幸福的小康生活。同时,实践团成员在小垴村党群服务中心、知青群雕园、虒厅后湾水库、东湖公园广场、学雷锋服务站等地也都留下了服务身影。他们在助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展现出良好的青年风貌,争做襄垣县新时代文明工作的守护者、记录者、宣讲者,承担起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的实践导向作用。
   “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如灯塔般指明本次活动的实践方向。长治医学院大学生记者发展成就观察团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实践内容日益丰富,实践形式不断优化,实践地域持续拓展。实践团成员秉承 “知之而后信之 信之而后行之”的行动理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山水风光,以眼睛观察民生百态的发展状况,凭真心品读襄垣当地的社情民情,切实将青年大学生成长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大课堂”,在基层中聆听广大群众的心声、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真正做到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以理论的创新力、高效的执行力、集体的协作力、个人的适应力扎根基层一线,贡献青年智慧。

v) AppleWebKi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