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8月19日
太原理工大学

4100余名师生“三下乡”学思践悟勇担当

  本报记者 赵云云
  
   今年暑期,太原理工大学近180支队伍4100余名师生陆续奔赴山西省30多个县、市、区和省外多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青少年绿色长征等项目,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感受为民情怀
  
    在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太原理工大学“青马工程”“筑梦清泽 红色航程”暑期专项实践团和土木工程学院“筑梦兴乡”实践队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带队老师任荣、黄文韬、张维庆的指导下,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之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感受当地灾后重建新变化,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新发展。
   在师庄乡乡长张超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冯南垣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打造拥有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区三大板块的冯南垣片区,通过发挥“一核一带三片区”优势带动周边村庄振兴发展。12天里,实践队队员们围绕自然环境、采暖供暖、红色文化、古建资源等开展了乡情调研,在施工队指导下参与了装配式建筑安装作业;在乡政府组织下进行了2022年临汾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志愿服务;在村民中开展了网络防骗法律知识、禁毒宣传和普通话推广宣讲;在“七一”建党节前后为到访团队提供“重走考察路线”讲解服务;和村民一起在菜园田间锄草耕种……在躬身实践中感受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感受基层干部的拼搏奋斗精神,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变化,坚定理想信念,磨砺初心品性,锤炼过硬本领。
  
  助力乡村振兴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因地处山区降水量少,老百姓收入普遍偏低。为调研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成果,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偏关社会实践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长征”实践团,在偏关县水泉乡、老牛湾镇、万家寨镇等地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许通陆的带领下,实践队就偏关县生态环境治理、文旅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队员们在 “长城1号公路”“黄河1号公路”沿线,围绕旅游业综合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生态环境治理情况、人口流失等开展实地调研;在水泉镇,走进中草药种植基地参与劳动;在老牛湾镇,深入调研了水土流失情况,探讨生态环境建设方案;在万家寨镇,参观引黄工程总干一级泵站和万家寨水电站;在楼沟乡,参观了梁雷烈士故居,学习偏关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座谈会上,围绕偏关县的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进行了交流,从绿色发展、文化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品牌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通过实践调研和参观学习,实践队脚踏实地了解民情,体会到了偏关县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了全县上下迸发出的勃勃生机,提升了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的时代责任感。
  
  筑梦科技强国
  
    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技自强自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生力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事关科技创新的未来。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效,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组建了“华来天宇 智创科技”科技创新团,通过开展“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类竞赛的集中培训学习,引导学校科技青年践履笃行,投身科技强国伟业,在实践中找准奋斗目标。
   在实践培训过程中,队员们以比赛要求为导向,埋头苦干、齐心协力,在指导老师鼓励下积极动手操作,通过对仪器的详细深入研究、对运行程序问题的解决,对“西门子杯”挑战赛的理论基础、工作流程、工程方法形成鞭辟向里的认识和攻坚克难的坚韧毅力;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中,实践队在老师引导下,将自主解题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探究最优解题模型,在运用实践中建立全局观;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中,实践队通过方案简述、问题商讨、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出等环节,综合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方案,真正实现了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通过忙碌的实践学习,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也在一次次思维的激烈交锋中获得了新启发、锤炼了科学思维、增长了科研本领。
  
  传播红色文化
  
    山西省是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省份之一,山西青年运动史也是中国革命史及青年运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晋青春”翻译实践队利用学科知识,循着《山西青年运动暨共青团历史地图》,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探寻百年红色记忆,重温三晋地区青年运动光辉历史”实践活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汲取经验智慧,凝聚奋进力量。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合理分工,围绕该地图中四个历史时期具有重大意义的14个典型人物、10个重要场所、26个社团期刊和79个事件活动开展了线上线下打卡活动。线上实践的自由度与创新性较强,收集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资料的方式多样,队员们或通过查阅书籍,在文字中寻找答案,或通过媒体报道、影视资料鉴赏,获得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与思考;部分队员通过线下走访的方式,从老一辈的故事中寻根溯源,实地体验,站在红色土地上,感受历史的脉动。队员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不仅是表义上的语言转换,更多的是语言中承载的跨文化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实践团队开展了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赴太原市万柏林区下元公交站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队通过采访公交站党委书记和公交车司机师傅,切实感受日新月异的“太原速度”;关爱特殊孩子心理健康“心灵之约”实践队通过对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行心灵健康主题宣讲,用拳拳真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赴灵石县静升镇社会实践队通过在红崖峡谷参观游览,感受美丽中国的奥义,在实践中探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据悉,作为“第二课堂”的金课和行走的“大思政课”,历时近两个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与其中的青年学生而言可谓收获满满,同学们在实践中受锤炼、提素质、长才干,感悟大政方针,明晰使命责任,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真正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040 M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