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8月26日

省文旅厅:多项成果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发布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永生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文旅事业十年发展情况。
   十年来,省文旅厅聚焦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文化强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深度融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势大局。
  
  非遗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文旅厅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文艺作品,舞剧《粉墨春秋》《吕梁英雄传》、话剧《右玉》、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剧《于成龙》等剧目获全国性大奖,入选国家级项目。全省累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19个、获资助2.18亿元,获中国戏曲“梅花奖”49朵、“小梅花”241朵,均居全国第一方阵。举办山西艺术节、晋剧艺术节,以艺术的形式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目前,全省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25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6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万余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 “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连年超额完成“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任务,《保卫娘子关》《扫街》等荣获全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最高奖“群星奖”。左权县、泽州县大阳镇等42个县镇先后入选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治、朔州、晋中、晋城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十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编制实施系列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推进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全省26个戏曲濒危剧种恢复发展。我省累计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82项,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成立山西工美产业联盟,认定工美大师工作室58个,评定省级大师156人,我省6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举办山西非遗博览会、文创设计大赛、工艺美术博览交易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赴20余个国家和地区推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挖掘和阐释山西文化丰厚内涵,推动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业发展。在项目抓手上,推动我省9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9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8个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争取国家部委8个项目、3.52亿元资金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为7个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8亿元。
   强力塑造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 夏养山西”“旅游满意在山西”文旅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举办全省旅发大会、康养产业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组织旅游季主题营销,实施“山西人游山西”“好邻居多走动”“晋行时引客计划”“晋享清凉 活力一夏”等活动,赴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推介。
  
  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
  
   省文旅厅聚焦打造旅游目的地,实施A级景区倍增、“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推动壶口瀑布等7家景区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省5A级景区增至10家、A级景区增至268家。
   我省成为全国第八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洪洞、阳城、平遥等7县(市)成为示范区;3条红色旅游线路被纳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300个,评选“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458家;33个村3个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云丘山康家坪、平遥一得客栈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同时,推动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及工美、非遗、文化服务进景区,永济市图书馆、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等5家单位被列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我省评定7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36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评选忻州古城等15家单位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晋中市《又见平遥》文化产业园等5家单位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太原市、运城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同古城等成为夜间消费新热点,华夏文明传承园 (方特)、贾家庄、司徒小镇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太行山上》《如梦晋阳》《再回相府》等旅游演艺项目叫好又叫座。
   本版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王丽娟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