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8月26日

王翱:孙子想考科举,他说你资质平庸不许考

  明代大臣王翱,在景泰、天顺、成化三朝任吏部尚书,凡十五年,“以用贤报国为己任”“剔刷垢弊,严考察,公铨注,抑幸进”,廉正无私,声实茂著。
   王翱的仲孙,先年凭借恩荫之途,进入太学,肄业之时将有望得到一官半职。但明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为科举考试,《明史·选举志》载:“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因此,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应科举考试,得中高第,方能如愿。王翱的这个孙子原本才华平庸,却艳羡高官厚禄,想在科场中一试身手,金榜题名。无奈学识不济,于是就打起了歪主意,企图投机取巧,骗取功名。
   一年,秋试来临之际,他从有关府署弄到考卷,兴冲冲地拿到王翱面前,禀告了自己准备应试的打算,央求祖父替他打通关节。王翱一听连连摇头,表示决不允许孙子捞取功名。王翱严肃地对孙儿说:“你若具备登第的真才实学,我怎么会忍心埋没你呀!假如你侥幸被选中,就会误占进士名额,妨碍一名寒士的前程。况且你可把太学作进身得仕之阶,何必勉强自己去干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追求非分之念呢!”
   王翱对孙子的学力了如指掌,知道他根本不配去科场求取功名。况且当时的科举考试,“贿买钻营、怀挟请代、割卷传递、顶名冒籍,弊端百出,不可穷究,而关节为甚”“事属暧昧,或快恩仇报复,盖亦有之”。王翱担心在这样不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让孙子应试,说不准他混水摸鱼,会误占一席之地。同时主考官员为了攀附自己这个吏部尚书,即使不去打通关节,他们也会关照孙儿,让他如愿以偿。一旦这个平庸子弟窃得功名,就会使一名多年寒窗苦读的士人落第,国家就失去了一位有用之才。于是,王翱从孙子手中夺过考卷,三把两把扯成数片,点火烧成灰烬。
   此番举动,使孙子不再存侥幸心理,打消了赴考的念头。而王翱治家律己的清德廉迹,深受时人的赞誉,被载入史册之中。

-Agent=Mozilla/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