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30日

我省半年时间侦办养老诈骗案件1954起

查扣涉案资金29.13亿元 追赃挽损4.17亿元
  本报记者 田凤凤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我省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9月29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发布会,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行动情况。
   自今年4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3401条,立案侦办养老诈骗刑事案件1954起,打掉犯罪团伙5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92人,查扣冻涉案资金29.13亿元,追赃挽损4.17亿元。
  
  有力遏制养老诈骗违法犯罪
  
   省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主任苗伟表示,公安机关实施“抓幕后、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全链条穿透,加大破案攻坚力度,快侦快破了一批影响大、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
   全省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3401条,立案侦办养老诈骗刑事案件1954起,打掉犯罪团伙5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92人,查扣冻涉案资金29.13亿元,追赃挽损4.17亿元。特别是公安机关侦破的晋龙泽、李小龙等重大案件受到公安部的通报表扬。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捕诉一体优势,已批准逮捕121件243人,起诉66件181人。审判机关推动养老诈骗案件依法快审快判,宣判36件96人。通过专项行动,一批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高度关注的诈骗案件得到高效侦破,一批欺诈老年人的违法犯罪被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力打击遏制。
  
  集中整治养老领域涉诈问题
  
   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10类涉诈问题隐患,依法查办了一批行政违法案件。各级政法机关对立案查处的刑事案件逐案查找监管漏洞,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制定治本之策。全省共排查出涉诈问题隐患476个,整治完成474个,提出“三书一函”1132份,整改完成976份。
   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解决养老涉诈问题。网信部门梳理涉诈线索183条,排查出涉诈问题隐患16个,已全部整治完成。民政部门对存在涉诈风险隐患的17家机构确定“红橙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处置。自然资源部门对近10年以来供应的184宗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进行核查,发现2宗用地违规改变用途开发房地产,已分别给予行政处罚。住建部门累计排查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介机构、物业企业等7234个,整顿问题企业15家,清理违规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492处。卫健部门发现问题103个,罚款59.79万元。市场监管部门共排查治理风险隐患88项,排查清理广告1.3万条,监测传统媒体191.5万条、互联网广告365.8万条,立案查处涉老广告案件10起。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14466家涉老企业纳入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监测范围,整治各类市场主体137家。银保监部门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地毯式”风险排查。通过专项行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
   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宣传发动贯穿始终,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中央驻晋和省内媒体记者组成报道团队,开设专栏进行宣传。传统媒体共刊发我省相关稿件3000余篇,各类政法新媒体账号发布作品4.6万条,阅读量、转发量3285万次,互动宣传覆盖1550万人,三大电信运营商推送反诈知识和举报电话4076万条,形成了多平台一体推进态势。
   各地对老年人“点对点”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举办各类宣传活动33350场,制发宣传手册和反诈教材等1077万册,张贴海报、条幅等156万份,激发了广大群众同养老诈骗作斗争的积极性。各级政法单位发布典型案例1453个,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
  
  有效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次专项行动中,我省提出了优化养老服务、深化整治成效的举措,在强化打击整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老年人事业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涉及养老诈骗的刑事、行政和信访案件进行认真梳理,围绕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改善养老服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提出91项服务清单。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30个养老幸福示范工程项目,全省6个市建立了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养老。建成农村老年人照料中心近7000个,惠及农村40多万留守、空巢老人,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出台了一次性建设补贴、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事业促产业、产业带事业、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近两年市场主体从372家增长到755家。
  
  树立安全思维保护好个人信息
  
   省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王治江介绍了当前常见的养老诈骗手法。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医保卡、社保卡系统需要激活、升级、发放补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上门服务为名,骗取老年人医保卡、社保卡以及密码,盗刷卡内金额。
   伪装成单身人士,通过婚恋网站、网络社交工具取得老年人信任后,以生病、办急事、家中出现变故急需用钱、索要结婚彩礼、首饰为名实施诈骗。
   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抱团养老、候鸟养老、居家养老、旅居养老、生态养老、温泉养老、智能养老等方式为幌子,承诺预先投资该项目有定期资金回报,进行非法集资。
   通过销售医疗设备、增值古文玩等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进行非法集资。
   借助国家专项养老计划、全民互助、致富、养生购物平台等为噱头开展线上线下传销活动,通过积分返利的方式引诱老会员不断发展新会员,形成层级链条。
   在居民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老年保健品理疗店、治疗店、健康咨询、营养管理站点,利用“会销”“旅游”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销食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侵害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财产权益。
   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面对各种诈骗手法,人民群众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了解掌握最新的诈骗手法,提升识骗防诈意识。
   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不要轻易向他人转账汇款,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特别提醒广大老年群众,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近,要常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端正养老意识。要从正规渠道了解国家的养老政策,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等,以防陷入“药托”骗局。
   树立安全思维。要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证件、个人信息,如身份证等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