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10月12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赵云云
  
   10月11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三场发布会,同时也是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场发布会。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积极推进“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战略
  
   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新安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实现新跨越。截至2022年9月底,我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81.1万户,为商改前的3倍,其中企业数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4000余户,是商改前的4.5倍。千人拥有企业数提升至29户,位列中部六省第三位。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为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度,我省先后推行了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将实缴改认缴、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有效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实行了“多证合一”改革,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取消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申报承诺制,有效释放了住所资源;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拓宽企业办事通道,实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同标准办理,“照、章、税、金、保、医、银”数据一次采集,集成办理,企业开办时间从原来的28.5天缩减至0.5天。为解决企业“准入”后的“准营难”问题,深入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将523项中央和4项地方涉企许可事项,采取直接取消68项、许可改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制74项、优化审批服务355项的4种方式进行改革,已办理了37.7万件相关许可,惠及企业36.8万户。
   据介绍,十年来,我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由87.96%上升至92.11%;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制修订国际标准26项、国家标准1474项;太钢等4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高等级磁轭钢、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带等新材料的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十年,我省保护运用服务并重,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突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由8104件增加到2.14万件,地理标志商标由41件增加到100件;有效注册商标由7.7万件增加到32.15万件。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获得第23届中国专利奖银奖,实现奖项零的突破,共有134个项目获得省专利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实现市级全覆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成运行;太原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三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网点建成运行,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辐射更多行业和区域,成立了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两个领域经该中心预审合格的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减到全国的15%。“山西老陈醋”“吉县苹果”列入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大同黄花”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2020年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吉县苹果”“万荣苹果”“平遥牛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筹建名单,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去年12月,省政府作出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的重要决策,受到广大企业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关注。
   郭新安表示,目前,“山西精品”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山西省公用品牌建设联合会经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针对重点培育企业开展了标准制定和认证实施前期培训等具体培育工作。预计近期推出首批“山西精品”获证产品。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实现金融供给能力“大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我省地方金融事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张永胜说,这十年,我们久久为功,实现了金融供给能力“大提升”。从信贷投放看,截至2021年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3.42万亿元,为2012年末的2.6倍,2021年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是十年来最低水平。从资本市场看,设立沪深北交易所三个山西服务基地,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从2012年末的35家增长至目前的47家;股票市场融资总额从2012年的52.6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78.73亿元,增长8.10倍;债券市场融资总额从2012年的910.6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209.50亿元,增长2.52倍。从保险服务看,2021年全省保费收入997.5亿元,保险赔付337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6倍、2.8倍。险资入晋迅速增长,2021年末达到1302.12亿元。从融资担保看,在全国率先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持续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不断完善保费补偿补贴政策,累计惠及小微、三农市场主体30多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从金融资产规模看,2021年末,在晋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5.85万亿元,是2012年的2.02倍。从金融业增加值看,“十三五”期间,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2021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为1284亿元,是2012年的2.7倍;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2.73%,分别较2012年提升1.63、1.36个百分点。从地方金融发展情况看,2015年成立了集多种金融业态于一体的省属地方金融控股集团;2019年推动晋商银行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实现了我省上市银行零的突破;整合五家市级城商行,在2021年成立了我省第二家省级城商行——山西银行。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张永胜表示,我省着力推动解决这一难题,紧扣增强融资便利性、提升融资可获得性这个关键,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步伐。首先是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具体来说,就是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为增信工具,为小微企业和银行搭建增信桥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问题,帮助银行缓解风险焦虑。
   其次是强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为了加快补齐我省企业征信数据不足的短板,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张吉福为组长的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指导太原市完成省会城市征信平台建设试点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整合省级及各市涉企水、电、暖、气、税、司法等公共数据,升级建设省级企业征信平台,以政府有形之手推进涉企信用信息依法归集、共享和应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提供征信服务,努力推进融资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目前,平台已归集共享税务、供水、天然气、城乡管理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各类涉企信用信息3400万条,累计促成1600户企业获得授信464亿元。
   再次是强化政银企对接服务。我省建立了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省、市、县每年依需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并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启动了 “千名行长结对子”活动,及时为市场主体提供全覆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最后是强化银行机构评价引导。我省与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密切配合,每年对银行机构服务我省中小微企业工作情况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贷款利率、贷款增速等,评价结果通报银行机构总部,同时由监管部门视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风向标作用,引导银行机构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
  
   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江炤介绍说:“这十年,我们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活力,加快壮大稳经济、稳就业的‘生力军’。”
   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坚持厚积薄发、推动稳健发展,十年来,全省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营业收入达4万亿元以上,比2012年末增长1.4倍,占全省企业营收总额的60%以上,吸纳从业人员达450万人,比2012年末增长30%,占全省企业从业人员的70%以上,提供了约50%的税收、60%以上的发明专利、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呈现快速发展壮大、加快创新转型的势头,成为支撑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年来,全省接续实施3个中小企业发展五年规划,出台扶持中小企业重要法规政策30多部,安排省级发展专项资金30.62亿元,政策“红利”加速加大释放;省、市、县三级促进中小企业工作协调机制和各类服务专班机制成效凸显,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积极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216个,入驻企业1.6万户,带动就业9.3万人,成功举办6届“创客中国”山西省中小企业双创大赛,并两度荣获国赛三等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主动靠前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累计培训领军企业家、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超13万人次,培育141家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提供“永不下线”的服务。
   近年来,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打造了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梯度培育、转型上市等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了创新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上链赋能等全方位服务格局。
   薛江炤表示,下一步,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将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积极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循序渐进、做优做强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小巨人”企业长成“参天大树”;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深入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和校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以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一批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专业服务机构,挖掘一批上下游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的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上市步伐,加强与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北交所服务山西基地合作,引导企业加速对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打造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各地培育一批产业定位聚焦、要素资源集聚、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助推全省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转型新引擎、注入发展新动能。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
  为税收营商环境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生态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总会计师杜飞彪介绍说,2018年,国税、地税机构合并、职责调整,构建了助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组织架构。
   这十年,税收服务社会大局作用持续发挥。一方面,我省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25155亿元,从2012年的22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625亿元,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规模从2012年的38.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67.48亿元,特别是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缓缴社保费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以来,到9月底,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30亿元,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我省涉税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46.11万户增加到2021年底的137.88万户,今年以来已实现净增加21.75万户,有力助推了全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
   这十年,税费业务办理事项持续精简,纳税人税费负担大幅减轻。从2014年开始连续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累计推出54类197项539条服务举措,推动申报简并、流程精简、时间压缩。仅“十三五”期间,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由87项减少至1项,税费业务事项精减49%,报送资料压减50%,税务证明事项减少58%;推出十一税合并申报,纳税人填报表单数量从35张减少为11张;推行 “承诺制容缺办理”和税务注销免办、即办服务,办税缴费效率不断提升。
   这十年,税收共治格局深化拓展,和谐税收生态逐步显现。我省加强与省直部门间的合作,2021年与十九部门联合制发“落实优化税收营商环境”21条措施,通过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和服务,不断融入政府治理大局。我们加强与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入开展“银税互动”,自2015年签订全省首个银税合作项目以来,截至2021年底,已助力近4万户企业累计获取贷款1000亿元,仅今年,就有15449户企业通过以信换贷获取贷款362.14亿元。
   杜飞彪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我省实际,对标国际领先和国内一流,凝心聚力抓落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办税缴费服务,着力营造更加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谱写初心不改、为民服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