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1月13日
展望未来

2023年推进民生改善真心为民办事

  本报记者 王丽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省政府依法履职的起步之年。1月12日上午9时,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山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金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山西将促进文旅、服务业和消费回暖升级;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实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行动;扎实推进民生改善。
   金湘军表示,“我们就是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把党和政府更多的温暖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关键词:提振消费 推动旅游
  
   2023年,山西将多措并举提振消费,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促消费系列政策,增强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
   今年,再发放一批电子消费券和“爱心消费券”,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甲醇汽车省内推广,促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
   开展绿色建材、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鼓励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加强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无接触消费等新型消费,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持续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打造一批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夜经济”集聚区,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
   在文旅方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优做强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旅游品牌,深入实施龙头景区 “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支持晋祠天龙山、乾坤湾等创建5A级景区,支持王莽岭锡崖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A级景区倍增。加快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新业态,开发小群体、低密度、定制式休闲旅游产品,促进露营旅游健康发展。
   着力塑造文旅品牌,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消费和休闲消费融合发展。
  
  关键词:提质教育 科技创新
  
   今年,山西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育“六项创新工程”。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1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巩固“双减”成果,提升县域高中办学条件和水平。
   实施职业教育达标提质工程,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职业教育整合优化、达标提档,高质量实施国家和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实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高标准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支持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打造冲击新一轮“双一流”学科梯队。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积极推进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专业紧缺人才,建设用好省校合作“12大基地”。
   在科技方面,2023年山西将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推进 “111”“1331”“136”创新工程,重组2-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建2-3家省实验室,优化调整省重点实验室。推进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1+10”中试基地。实施 “两个转型”科技支撑专项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形成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成果。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完成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为加快引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今年山西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创新柔性引才模式,充分向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主体放权,加强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努力造就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破除“四唯”倾向,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机制,让各类人才大展身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金湘军说,“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强化高质量发展科技人才支撑,让创新创造活力在三晋大地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关键词:深化改革 对外开放
  
   今年,山西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实施扭亏减亏、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力争主要经营指标尽快突破“两线”。推动业务归核化,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清理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推动国有资本逐步从缺乏竞争优势的一般市场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推动治理规范化,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推动管理数智化,健全国资数智化管理平台和监测体系,从严管控省属企业表外负债、债券发行和高负债率子公司,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推动资产证券化,研究设立省属企业稳定发展基金,积极推动企业IPO上市,加大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力度。
   2023年,我省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出台我省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1+N”政策体系,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力提升开放平台功能。推动综改示范区RCEP国际合作园区、长治开发区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推动太原武宿综保区加强保税检测维修、融资租赁等产业支撑,拓展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发展临空经济,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提升进出口规模,支持重点外贸企业通过加大订单争取力度、开展大宗商品自营进出口等方式,扩大我省特色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加强高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进口。积极引进外向型制造业。着力培育外贸主体。按照出口破零、小升规、规模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全力培育壮大外贸企业。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积极推进一般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加大外贸企业孵化培育力度,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着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推动太原、大同、运城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加快海外仓建设,引进跨境零售进口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跨境零售出口示范园区,引导跨境电商直邮出口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引导大型资源型企业承接国外资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技术服务,积极发展服务外包。
   金湘军说:“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活力之源。我们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善作善成、行稳致远,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乡村振兴 宜居宜业
  
   今年,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严守耕地红线,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85万亩,新增水浇地60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16万亩,建设有机旱作生产基地30万亩,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
   支持临汾、运城建设粮食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建设国家农高区。做好 “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生态低碳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务实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治理,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和服务更多下乡支农。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承载着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金湘军说,“我们要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绘就宜居宜业、村美人和的三晋乡村画卷!”
  
  关键词:减污降碳 绿色生活
  
   2023年,我省深入实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行动,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启动编制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入开展黄河流域 “清废行动”和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扎实推进汾河等七河及湖泊、大泉、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实施河湖岸线生态化改造,实施一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400万亩。加快推进太行山(中条山)国家公园建设。支持运城市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有序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科学控制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碳排放,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进太原、长治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加快太原、临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建设,创建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碳汇增量,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有效方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今年,继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深化“1+30”联防联控,全面实施钢铁、焦化、煤电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拓展散煤清零工程范围,加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力度,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力争我省城市全部退出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推进工业园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建设,基本消除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打好净土保卫战,抓好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建立绿色交易中心。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倡导绿色生活,鼓励绿色出行。
   金湘军说:“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一定初心如磐,不负青山,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让良好生态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三晋大地更加美丽宜居!”
  
  关键词:改善民生 深化医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山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民生实事只多不少,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质量。
   在就业方面,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稳就业扩就业政策组合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深化拓展省域劳务协作,积极发展公益性零工市场,大力实施以工代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动企业年金发展,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全面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面推行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在住房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在人民健康方面,持续深化医改,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梯度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县级三类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实施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在文化事业方面,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持续推进“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擦亮20项省级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山西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提升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实施好早期中华文明重大考古项目,加强“云冈学”建设,积极发展文博、文创、文旅产业,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8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