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22日
山西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多部门协力刷新蓝天“颜值”

  本报记者 郭丽菲
  
   为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省政府日前出台《山西省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实施方案》)。3月2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山西省落实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10方面整体推进
  
   《实施方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突出源头治理,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在坚决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环境空气质量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年度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力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提升前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大山介绍,《实施方案》提出10方面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动省会太原空气质量提升;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压实各方治污责任。
  
  实施差异化管控
  
   根据区域污染特点和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实施方案》对汾河谷地、太原盆地等结构性污染较重、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提出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要求汾河谷地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要求,加快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升级改造和淘汰退出。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对中部城市群、上党革命老区、临运盆地散煤取暖替代提出要求。在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对PM2.5年均浓度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设区市、县(市、区)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后20的县(市、区)及区域内的工业园区提出新能源车辆替代要求。
  
  加大考核权重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省生态环境厅将加大重点市、县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的权重,对超额完成目标的地区给予激励,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从资金分配、责任追究等方面实施惩戒,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大气环境问题突出的市、县,视情组织开展专项督察或约谈。
   同时,精准科学管控,不断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快速消除污染高值热点。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科学合理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精准性、实效性。
   建立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开展交叉执法。聚焦太原盆地联防联控,完善太原及周边重点区域省市联管联建联防机制,助力省会太原空气质量提升。开展大同盆地、忻定盆地、上党盆地等重点区域联防联控,以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加速改善带动全省空气质量整体提升。
  
  探索零碳新路径
  
   《实施方案》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先后制定出台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我省双碳“1+X”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太原市和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纳入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遴选确定首批8个省级零碳 (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试点,积极探索零碳矿山、零碳开发区和传统产业深度降碳新模式新路径。
   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动煤电、钢铁、焦化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重点行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省工信厅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助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产业总体结构和制造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晓蕾介绍,省工信厅聚焦破解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现代消费品、氢能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攻关先进适用技术、“卡脖子”技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壮大产业规模。积极开展产融对接活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发挥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实施方案》中明确,2025年年底前,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30%,为实现这一目标,省住建厅采取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省住建厅副厅长卫再学介绍,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共建设装配式建筑约3773万平方米。2023年10月,“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列为省级第二批重点产业链,山西建投为“链主”企业。随后,省住建厅遴选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为“链核”企业,标志着我省产业链骨干体系的形成。
   2024年,省住建厅印发了《山西省装配式建筑产业链2024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年要做的10项重点工作,力争2024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7%,工业总产值4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35亿元以上。明年,省住建厅将根据2024年的发展情况,制订2025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交通运输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关注领域,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和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许有志介绍,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推动多式联运、绿色集中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太原铁路局铁海公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4个项目已纳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太原、大同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并于2023年11月通过部门联合验收,运输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同时,多部门协同推进,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城市客运领域新能源汽车持续推广,交通运输与能源发展协同推进。
  
  培育能源消费新模式
  
   《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青介绍,近年来,我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成果,有力支撑了全省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
   下一步,省能源局将不断巩固拓展煤炭主产区优势,推进煤矿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潜力;大力培育能源消费新模式;在“控制”消费方面,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用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或等量替代;在“降低”消费方面,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政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替代“消费”方面,提高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终端电气化水平,健全清洁取暖长效机制,建立以热电联产为主导,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多能互补供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