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27日

山西部署“1551”工程赋能省属企业科技创新

  本报记者 赵云云
  
   3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总体工作开展情况及部署安排,深入解读《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强化省企创新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省国资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创新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省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五个坚持、五个全面”为抓手,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赋能提质增效。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文保介绍说,近年来,省国资委始终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1年,新设科技创新处,加强工作力量,充分体现国资系统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意图与决心;将科技创新提升列入当年重点任务,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对科技创新工作专章部署;将科技创新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阶段性专题研究、讨论科技创新工作。同时,省国资委还依托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科技创新在线监管系统,实现动态更新和实时监测。
   在制度建设方面,密集出台了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形成了从研发投入、激励考核、人才引培、容错纠错等多层次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建立了研发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制定了企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实施办法、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方案。同时,为确保各企业用足用好已有创新政策,省国资委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梳理了国家及我省科技创新领域76份政策文件及工作操作流程,印发了 《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指引及工作指南》。在创新服务和保障上,组织企业做好国家、我省科技项目、奖励申报,与24户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人才、平台、资金建设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支持下达各类创新资金近亿元。在创新体系建设上,围绕企业主业,布局“4+14+2”实验室体系,筹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建成一批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省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覆盖率达到100%,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
   省国资委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山西省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首批选择山西焦煤、晋能控股、华阳新材、潞安化工等14户省属企业示范建设,组织企业制定配套行动方案(2023—2025),建立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推进机制,联合省科技厅开展专项督导,实地查看重点项目进展,促进方案落地落实。目前,9户企业20个首批研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依靠科技创新增势赋能
  
   强化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形成了“一规则一细则一指引两机制”。我省引导开辟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兼职兼薪”、“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各具特色的新型柔性引才方式;制定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联合培训计划;建立省属企业高端人才信息库,持续健全人才队伍的储备管理。动态更新外部董事人才库、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和省国资委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名单;开展省属企业人才专项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博士引进专项行动和柔性引才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底,省属企业共有三支人才队伍36.92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4.6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8.76万人 (在经营管理岗位上的有8.97万人),高技能人才12.50万人。
   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为省属企业转型升级增势赋能,形成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研发投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0—2022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23年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达到20%以上。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构建起了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梯次衔接的创新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各类研发创新平台27个,其中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省级各类研发创新平台194个,其中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8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1个。科技研发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以来,省属企业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1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5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4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申请专利近万件,授权专利7928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潞安化工煤基合成Ⅲ+基础油、晋华炉工艺技术,太重集团基于5G(技术)远程操作的挖掘机、10兆瓦风电机组,华阳新材钠离子电池、高性能碳纤维,晋能控股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等技术与产品,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应用。山西焦煤“110”工法已在集团公司16座矿井60个工作面开展应用;重介选煤智能控制系统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华阳新材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运,全国首个2000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投产。交控集团低碳耐久型不锈钢护栏已在多个高速大修项目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隧道智能检测车经济效益明显。太重液压挖掘机、工程起重机批量化产品研发已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潞安化工晋华炉系列先进煤气化技术近三年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70%,形成产值50亿元。大地控股在盐碱相关技术等领域完成示范推广面积约10000亩。
  
  第一部中长期行动指南
  
   省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侯国伟介绍说,《方案》作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第一部中长期行动指南,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适用范围广泛。《方案》依据中办、国办39号文件精神,参照了国务院国资委44号、53号文件内容,充分结合我省和省属企业实际情况,吸取各方意见,几易其稿而形成。《方案》不仅覆盖了所有省属企业,对各地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也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覆盖创新生态链全流程。《方案》强调在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创新全链条全要素,逐个击破,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创新。
   可操作性强。《方案》量化了阶段性目标的具体任务。所有专项行动均明确了相关省属企业具体的任务。同时为确保《方案》落地见效,配套制定了年度任务清单,突出全省重点支持任务,确保取得可见成果。建立了任务台账,按月调度,加强监测。
   据介绍,《方案》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坚持“一个”总体目标。即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提出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及三项基本原则,并明确提出了一年、三年、五年具体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是突出“五大”功能定位。抢当科技人才集聚地,构建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力争实现企业“两院”院士零突破。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推进首批14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77项首批研发项目。竞当融通创新示范地,引导省属企业联合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甘当成果转化试验地,建设各类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无缝衔接。争当产业发展新高地,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实现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第三部分是实施 “五个一批”专项行动。统筹优化一批创新平台,在重点产业领域,争取布局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攻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支持省属企业灵活运用“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机制,扮演好“出题人”角色。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力争利用3—5年,各类创新型企业达到200户以上。晋级一批“链主”企业,支持省属企业晋级“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整体优化提升。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第四部分是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从六个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创新提出建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共建科技创新引领基金,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10项政策,最大程度释放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创新生态四项保障举措,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完成。
   王文保表示,下一步,省国资委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2024—2028年),实施科技创新“一把手”工程,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省属企业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作用,为山西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和活力,为我省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