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6月25日

一心为民干实事带领村民奔小康

  本报记者 陈晓平
  
   王国栋,忻州日报社记者,1991年参加工作。2016年,他受上级委派,奔赴静乐县段家寨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期间,他白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晚上同群众一起拉家常,切实为村民解难事、办实事,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多次受到忻州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表彰,2017年,他被评为“扶贫攻坚先进个人”。由于工作突出,2020年,他被报社党支部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敢于吃苦 积极投身扶贫一线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忻州日报社记者王国栋的驻村帮扶工作告一段落,即将返回原单位上班。“回想过去五年的扶贫经历,最难忘的就是与贫困户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那人、那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无法忘却。”王国栋说。
   静乐县段家寨村是忻州日报社的定点帮扶村,距县城15公里,是一个紧挨汾河、以种植业为主的小村子。全村有325户988人,其中,常住户有100余户常住人口280多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忻州日报社的40余名干部组成结对帮扶队伍,与141户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关系。
   2016年下半年的一天,王国栋正在采编大厅忙碌着。这时,社领导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能否驻村。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只要组织需要,我没有问题。社里安排我干啥我就干啥,保证完成任务。”说实话,当时竟没有考虑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见,自己就满口答应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国栋笑着说。
   作为记者,外出采访是常事,但是驻村工作还是第一次。当时,王国栋一个人开着车边走边问,行驶了40多分钟才到了村里,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从家到村子太远了。
   驻村工作是个苦差事,但是王国栋却不怕吃苦。驻村期间,王国栋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负责所有驻村帮扶工作。他积极同驻村第一书记尹双喜、村两委相关同志,商讨脱贫致富之策。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扶贫档案。段家寨村共有贫困户141户,一户一档,一式两份,每份都需要填,字迹必须工整,这份“大工程”,大家整整干了三个月。当时的段家寨村条件有限,食宿环境都比较差,他带着队员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2017年,他和队员被市扶贫办评为“先进个人”。
  
  自给自足 工作生活两不误
  
    2018年年初,一同驻村、在邻村任第一书记的忻州日报社记者郝佼玉提议,为了方便工作,将驻村工作队临时搬到贺丰村村委会。贺丰村村委会所在地比较宽敞,院内有7间正房,还有一大片荒地。在征得村委会主任的同意后,为丰富工作队的“菜篮子”,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给自足能力,驻村工作队队员将荒地打造成了蔬菜园。为了有个好收成,大伙专门拉来了羊粪,松土、施肥、铺膜、扎篱、栽苗、播种、浇水……两天下来,大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工作之余,大伙悉心照料着那块菜地。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两个月后,工作队队员吃上了自己种的菜,有豆角、西红柿、胡萝卜、南瓜、韭菜、香菜等。当大伙吃着自己种出的菜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可想而知。
   工作队通过自己种植“试验田”,不仅节省了生活开支,还让队员吃上了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还从这儿找到了“商机”,鼓励村民种植出售有机蔬菜,增加家庭收入。
  
  以身作则 真心为民办实事
  
    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后,王国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会同村两委商讨调整产业结构,启动了建立村南蔬菜大棚事宜,鼓励贫困户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联系光伏企业为30多户贫困户加装光伏板发电,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带动大家脱贫致富。
   在2017年到2018年期间,忻州日报社驻村工作队和静乐县纪检委驻村工作队为共同的帮扶村多方筹资,合力修通并拓宽了村中道路,修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至此,村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挤在路边聊天了,大家有了娱乐、休息、活动的场所。
   回忆当时的修路拆迁场景,王国栋说:“90岁的姚大爷心存顾虑,不怎么配合拆迁。”为此,他和第一书记尹双喜多次到老人家中做思想工作,都没能谈妥。后来,他又让老人的子女做老人的工作。那段时间,王国栋天天给老人摆事实、讲道理,老人终于被王国栋感动了,修路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后来,老人逢人就夸王国栋:“忻州日报工作队的人真好,工作认真又细致!”
  
  想方设法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扶贫先扶智。为了更好地与贫困户沟通联系,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讨,决定建立微信群。由村委会委员老姚组建段家寨精准贫困户微信群,把在村务农和外出打工的人都拉进群里,起初群里只有200多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微信群人数已达385人,微信群已经成了联系服务群众的信息化平台。这个名为‘段家寨和和睦睦一村亲’的微信群,俨然成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当然我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王国栋说。
   自从有了村微信群,王国栋便千方百计搜集各种信息,并及时把本地、省内外的用工信息发在群里,为贫困户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到了工作,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几年来,段家寨村的大人、小孩,甚至是邻村的村民都知道段家寨村的王队长。慢慢地,村民不喊“王队”了,直接喊“老王”了。刚开始,王国栋还觉得有点别扭,后来也就适应了。这几年,忻州日报社的驻村工作任务是由报社的老主任陈泉生带领王国栋和杨社生完成的,村民一见他们就打招呼,直呼他们为老陈、老杨、老王。
   工作队为村里做了不少事情,修桥修路、安装高音喇叭、兴建文化广场、加装文化长廊顶棚、组建文艺宣传队、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等。五年过去了,段家寨的村容村貌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贫困户也如期脱贫了,脱贫攻坚的任务圆满完成。
   王国栋说:“回顾五年,收获满满。五年的驻村工作经历,磨砺了自己、锻炼了自己,使我变得更坚强,我在段家寨村的这五年没有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