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6月25日
沿着英雄足迹·游山西百条红色线路

中共创建第一城 阳泉红色新地标

  本报记者 田璐
  
   山城阳泉,地域虽小却独具特色。从太原方向进入阳泉市区,沿桃河边一路前行,不时能看到“中共创建第一城”纪念塔、纪念墙。“红色城市”“英雄城市”的城市名片,让游客能迅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质。
   站在郊区旧街乡南沟村的草帽山上,触动灵魂深处的是浓浓的红色记忆与战争中的传奇故事,令人心旷神怡的是起起伏伏的山峦与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色。
  
  阳泉站 最具代表性“红色地标”
  
    阳泉市城区老地标的天桥下,火车从石太铁路线上鸣笛穿梭。下了天桥,沿着德胜东街往东走几分钟,便来到阳泉火车站旧址。阳泉火车站旧址建筑面积为578平方米,由三个尖顶建筑构成,中间为钟楼。以钟楼为中心,两旁各有一条长廊与两边的尖顶建筑相连。站内现存候车厅、贵宾室和钟楼等一系列建筑设施,布局结构完整,建筑风格如故。
   从1906年设计建造至今,阳泉站旧址已有115年的历史。百年时光里,它见证了阳泉的兴起、繁荣。
   115年前,阳泉站旧址所在地是一片乱石荒滩。清光绪三十二年 (公元1906年),正太铁路修至平定平潭村,并计划在此设平潭站。但该址背依狮脑山,面临桃河,附近又有多处矿井,空间狭小,无回旋余地,难以进一步发展。加之部分乡民反对,故修筑时就将站址东移在当时的沙江口。沙江口属小阳泉村范围,故取名为“阳泉站”。
   1947年春,为扭转华北战局,策应陕北解放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晋察冀野战军集中3个纵队于4月8日发动正太战役。5月2日,晋察冀边区战略要地——阳泉,被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
   后来,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共晋冀区党委、行署决定将晋东工业重镇阳泉及平潭垴、平潭街、小阳泉3个村从平定县划出,设阳泉市。1947年5月4日,中共阳泉市委员会和阳泉市人民政府正式组建,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前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步入旧址院内,两排脊瓦房的门框上分别贴有 “市委书记市长室”“秘书室”“组织部”“警卫大队”“《翻身小报》编辑室”等标牌;一排平房是“公安局”“会议室”等;一间堂屋悬挂着“中共创建第一城陈列室”牌匾;院内南侧还有一处地下防空洞。
   修缮复原的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是建市伊始阳泉市委、市政府机关驻地,也是阳泉“中共创建第一城”红色品牌中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地标”,吸引了众多热爱红色文化的游客前来打卡。
  
  南沟村 听传奇故事体验慢生活
  
    石太铁路从南沟村穿村而过,村子里散落着许多红色传奇故事,至今被人们传颂。
   南沟村位于阳泉市西部,毗邻晋中市寿阳县,由前南沟、南沟掌、狼峪3个自然村组成,307国道、太旧高速公路和石太铁路穿村而过。
   抗日战争时期,狼峪的草帽山周边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在此迎敌的八路军将领有范子侠、谢富治等。解放战争时期,有奋勇抗敌的杨得志、李志民等。为缅怀先烈,南沟村修建了纪念碑。纪念碑上,“百团大战 光耀千秋”字样引人注目。
   沿着山路继续向上攀爬,遗存的日军炮楼映入眼帘。草帽山位于狼峪西南,海拔1200米,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狼峪车站和周边区域。由于其位置独特、地势险峻,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草帽山成为日伪据守正太铁路控制车站,负隅顽抗的重要据点。现存日军修筑的战壕2000余米、掩体200余个,碉堡、暗堡、炮楼等6个,分布于以草帽山为中心的多个山头。
   来到草帽山间的一座广场,范子侠将军的塑像伫立于此。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新十旅旅长范子侠将军亲自上阵,攻克狼峪火车站。在率部强攻草帽山时,日军使用毒气弹,范子侠与百余战士中毒。之后,八路军出其不意,再次打下狼峪据点,将日军的7个碉堡全部摧毁,毙伤日军近百人,为正太铁路破袭战扫除了障碍。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当地修建了红色展览馆和廉政教育基地,让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说红色传奇是南沟村的一张旅游“头牌”,那么村里的山水田园风光就是南沟村的另一张旅游“名片”。这里青山连绵起伏,溪水曲折常流,是纯天然的氧吧,被誉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游客可以漫步山林步道,呼吸林间的新鲜空气,还可以徜徉于向日葵花海,感受暖暖的阳光气息。
  
  辛庄村 “晋东小延安”名声在外
  
      钻抗战地道、访抗战遗址、瞻仰无名烈士墓、追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冲着 “晋东小延安”的名气,一些游客专程到这里追忆红色历史。
   辛庄村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古村四面环山,老街从容质朴,民宅错落有致。这里曾是平定 (路北)县抗日政府一区、四区、五区公所常驻地,更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如今,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抗战时期的根据地遗址。争矿运动爱国士绅刘焕斗、抗日战争时期平定 (路北)县第一任抗日县长刘鸿达先后从这里走出。
   村中一处不起眼的院落,是刘鸿达的故居。刘鸿达原名刘明臣,生于1910年。1937年,他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山西省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又
  成了平定 (路北)县抗日政府首任县长,带领群众抗日救国。在他的影响下,妻子窦春芳、侄子徐广先也扛起了抗日旗帜,教人 们唱抗日爱国歌曲、带领群众运送公粮、掩护地下党组织,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刘鸿达故居不远处是抗日救亡室旧址。1940年,辛庄村在此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据目前发现的抗日救国会登记册统计,当年辛庄村有198户1200余人参加了抗日救国会,这也是该村被称为“晋东小延安”的原因之一。
   当年,抗日政府带领村民在村里的不同位置挖了4个地道。如今,抗战地道已成为辛庄村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
   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耐人寻味的古村韵味、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美丽山城阳泉,芳华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