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8月25日

90后摄影师 海洋和蓝色是我的必需品

  “海和蓝”是一位“90后”摄影师,他的名字和微博将自己的两个特色直接展示在粉丝面前,“海洋”和“蓝色”是他的摄影作品中最有标识性的两大元素,也造就了独属于他的个人风格。
   回顾走上摄影之路的经历,“海和蓝”表示,海洋和蓝色是他的人生必需品,蓝色并不代表忧郁、悲伤和孤独,而是代表着希望。
  
  渴望见到海洋
  
   读大学前,“海和蓝”从没有真实地见过海洋。出生在陕西的他,见到最多的是黄土高坡,就像初中背诵过的课文一般,“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儿时的他只能依靠电视来获得对海洋的认识,《动物世界》便是其中之一。“看过《动物世界》和一些电视剧之后,对海洋难以忘怀,浩瀚、宽广、大气磅礴……那是完全不同于黄土高坡的世界。”
   “山的那边,是海吗?”带着课文中的问题,“海和蓝”想要实现看海的愿望。他回忆道,“去海边读书”成为他的理想。因此,高考填报志愿时,“海和蓝”选择了陕西省外的学校,最终得偿所愿前往厦门读书。
   2011年秋,到厦门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海边。“当时与室友一同去海边玩,我立刻跳进海里游泳,第一次见到海洋的心情实在是难以表达,激动是不言而喻的。”
   起初,“海和蓝”学习油画专业,作为“中二”的大学生有着莫名的自信。随着学习和见识的日益增长,他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对油画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弱。2014年,大三时的选修课,让“海和蓝”重新找到了方向。“视觉传达”“商业摄影”两门选修课引起他的注意,他发现自己对于摄影的兴趣已经超过了绘画。于是,他拿起了相机,并在社交平台上学习各式各样风格的摄影作品。
   毕业之后,“海和蓝”深切体会到摄影和大海对他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两者对自己而言“就像是溺水者抓到求生浮木”。
  
  不同时段的海洋有着不同的蓝色
  
   毕业之后,“海和蓝”留在厦门工作。
   “第一份工作没过多久,公司就倒闭了。之后,我进入另一家公司,却遭遇金融传销组织,直到高层被抓,新闻爆出来之后,才被解救出来。”那时,没人告诉他应该怎么走,所以难免走一些弯路。
   尽管如此,“海和蓝”仍不甘心,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这样下去”。之后,他开始从自己擅长的事情着手,几乎每天都去海边,时间一久,他迷上了大海在不同时段的颜色。有时,常常在半夜顶着困意,去海边蹲点,一直拍到日出。“海和蓝”说,从来不觉得疲惫,他认为只要 “看到关于蓝色的一切,就会变得很开心”。
   在他眼中,海洋不只有一种蓝色,而是有着各种深浅的蓝。“我常去厦门的观音山,那里是太阳升起来的地方,所以我经常三四点钟就起来去拍摄,那时的海面是最干净的,也是最平静的。阳光反射在海面,波光粼粼,蓝色是清淡的。太阳逐渐高升,蓝色也会随之变深,到达正午时,蓝色是透亮的。傍晚的夕阳之下,蓝色竟会透出一种金黄色的感觉。到了深夜,也是我最喜欢的拍照时间,我称之为‘蓝调时刻’,因为那时的蓝色是非常治愈的,那是最深的蓝。”“海和蓝”描述道。
   他抓住一切可以拍照的机会,跑去海边,按下快门,个人风格也悄然确立,蓝色和海洋充斥着他的每一张照片。
   慢慢地,“海和蓝”的微博开始受到关注,他在厦门“重新站了起来”之后,便开始想要寻求更好的机会,去往下一个城市闯一闯。
   2017年,在离开厦门前的最后几天,“海和蓝”再一次前往观音山,为经常合作的模特拍摄最后一组作品。那天,他突发奇想地在玻璃容器里灌满了蓝色色素的水,再让模特举着,倾倒出来,一阵风恰好经过,蓝色的水洋洋洒洒飘荡,前后两种蓝色的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按下了快门。此后,“海和蓝”去了上海。
  
  进入创作爆发期
  
   上海一家自媒体博主经纪公司注意到 “海和蓝”,想要与他合作,这是他前往上海的契机。但其实在上海,并不容易看到海。“海和蓝”常去拍摄的地点是淀山湖,尽管不是真正的海洋,但他保留了作品的另一特点——“蓝”。他开始既着重于作品的视觉效果,又强调作品流露出的思想表达。他认为,作品没有达到这两点是没有灵魂的。
   2019年,尽管“海和蓝”并未频繁发布微博,但开始受到更多网友的关注,粉丝逐渐增至二三百万,许多网友称他是“中国只拍蓝色大海的摄影师”。
   然而,“海和蓝”开始陷入了一段创作瓶颈期,总想着突破自己,但有时灵感是会枯竭的。不过,焦虑是没有用的,行动才是解决焦虑的办法。他继续坚持拍摄。
   他喜欢联系自己想要拍摄的模特进行创作,再根据他们的特质来确定作品的整体走向。“每个模特都有自己独特的质感,因此我会抓拍他们最自然的一面。”在商业拍摄、个人约拍中,“海和蓝”也仍旧保留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拍过那么多次大海,“海和蓝”最喜欢的是三亚和陵水的那片海,沙滩上的黑色礁石,衬托着蓝色的海洋,色彩对比强烈。印象最深的则是2019年,他去菲律宾游玩,那里有六千多个海岛,他就穿梭于海岛之间看海。“一天晚上,我看到了‘海上生明月’,超级月亮从蓝色的海洋升起,我身体最直接的反应是汗毛都竖起来了。”
   此后不久,“海和蓝”又一次作出选择,离开上海,一路北上。
  
  “我眼中的蓝代表着希望”
  
   在之前的工作中,“海和蓝”多次到北京拍摄,所以他逐渐喜欢上北京,还曾在北京的一家水下摄影棚创作出自己的心境。
   “海和蓝”成了“北漂”,来到北京后,正值疫情暴发初期,他还试着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0年3月,“海和蓝”邀请8位插画师共同设计了一本电子刊物《海与蓝》。“我在极其困难的时候,因为摄影和大海,给了我许多力量。在我看来,蓝色是治愈的色彩,代表着希望。”“海和蓝”解释道。《海与蓝》的3月特刊中,几个封面上分别写道:“《希望》希望的曙光一定会到来”“《天空之海》疫情好了,我们再去海洋馆”“《花海》做个约定,陪我去武汉看花海吧”……不久后,“海和蓝”还将电子刊物获得的万元收益全部捐给了武汉。
   不过,杂志的出品持续了一年后就暂停了。“海和蓝”认为杂志的创作开始拖慢自己作品的拍摄进度,他希望能够保持创作,因而开始游走于多地,或是到有海洋的城市,或是在内陆城市寻找蓝色元素。
   今年上半年,他先后去了青岛、黄山拍摄,还在云南待了许久,之后又去了西藏。在那里的夜晚,他直观清晰地看到了银河,不论是心灵还是身体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觉得看到了一种宇宙的蓝色。
   “海和蓝”说:“经常会有人问我,一直拍蓝色会腻吗?我总回答说每天都在喝水,但没人会觉得腻。所以,海洋和蓝色是我的人生必需品。”他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拍到过许多丰富的颜色,但创作的时候仍然会以蓝色为主,“我在当地看到蓝色时,还是会很开心。这些地方的蓝天,是一个重要的蓝色元素,还有许多湖水,蓝色的元素从不缺”。
   只不过,“海和蓝”需要再一次寻找新鲜感,他已计划在今年冬天来临之前,搬离北京。“安稳的环境会刺激到我,长期待在一个地方让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的变化。这次我打算向南出发,去温暖的海域再生活一段时间。”
   关于未来,“海和蓝”表示,打算重拾油画,将之与摄影作品相结合,希望能够突破自己。“另外,我还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在路上,不断地到下一个地方继续游离。”据《北京青年报》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