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19日

坚持保护第一有效利用让文物焕发新时代光彩

  本报记者 吕汉富
  
   9月15日,大同市委宣传部举行了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文物工作专场发布会。会上,大同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文物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十年来,大同市文物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先后公布了3批共148处可供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的文物建筑名单,完成25处认养协议的签订。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63处。此外,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县(区)级277处。
   十年来,先后实施云冈石窟危岩体抢险加固、云冈石窟西部窟区山顶防水等多项保护修缮工程,五华洞窟檐保护工程开创了国内石窟寺维修保护的先河。运用科技手段,建立洞窟数字化档案,实现了大型洞窟的等比例复制。建设了遗产监测中心,出版了《云冈石窟全集》《云冈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等多部学术著作。
   十年来,先后实施了对古城带有标识性的历史建筑修复保护工程,实施了140余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了法华寺、府文庙等5项文物标识展示提升工程,华严寺、善化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机构覆盖面达到了100%。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打开新局面,8个县区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9处红色文化遗址列入省级名录,24处不可移动文物、5件(套)可移动文物列入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十年来,文物法治建设纵深推进,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法治建设日臻完善。修订颁布了 《云冈石窟保护条例》,《大同市长城保护条例》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多个文物执法案卷获评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规范案卷、优秀案卷,文物执法案例入选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创新案例,“法治引领保障文物保护”入列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地下文物保护不断强化,考古发掘和科研能力显著增强。配合基本建设完成文物勘探项目280余项,完成古代遗址和古墓葬发掘近40项,发掘各时期墓葬15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近6000件。
   十年来,博物馆行业发展成效明显,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明堂遗址博物馆、辽金元民族融合馆等相继建成开放。市级各博物馆办展数量130余个,数量与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红色记忆”“铜耀大同”“西京风华”“北朝风韵”4项展览连续4年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是省内唯一一个超过5年的巡展。
   十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大力度推动文物资源 “活起来”。城墙、关帝庙、文庙等9处文物景区(点)先后免费开放;2020年下半年,云冈石窟、华严寺、悬空寺等A级文物景区实施工作日期间免门票政策。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共举办各类宣传文化活动1500余场,“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文化节点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市内文物景区(点)参观人数达3650万余人次,门票收入为96993万余元,文物景区旅游“一卡通”发行13万余张,文物保护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有了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