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11月04日

中国最好的秋色 被宋朝人写绝了

  两千多年前,文士宋玉因被革职,无法继续投入到复兴楚国的大业而痛心疾首,在他乡写下了《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种名为“悲秋”的情结。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军队在多日围城后一举攻破南唐后主李煜的金陵城。李煜肉袒出降,亲手把国家奉上。
   随后,这位亡国之君被押送至汴京,等候发落。某个秋日夜里,院里的梧桐矗立在月光之下,看上去,阴冷,孤寂。那一刻,大概李煜与梧桐树之间产生了某种共鸣。他写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记录下这个循环往复,孤独的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生于公元991年的晏殊,恰好活在了大宋的升平时期。他的伤春悲秋,更多是寄情山水草木,思考些人生问题。
   在《清平乐·金风细细》中,晏殊便用婉转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他的秋天: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原本矛盾的两种风格能够毫不违和地融于一体,大约只有这位“太平宰相”才能做到。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也曾留下不少描述小儿女闺思的深情之作。《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便是这类词的代表作之一: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能够如此细腻地描述闺中思妇的内心世界,想必是体会了不少才会有这一番笔墨。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登第前的柳永,大半生都流连于市井之中,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声名鹊起。这位风流才子写下的 “青楼艳词”,时时让人惊艳,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爱他写的词。
   在第四次落第后,他开始对科举之路有些心灰意冷,于是决定离开汴京。离开之际,便深情地写下了这首与情人告别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与前面词风婉转朦胧的词人不同,范仲淹的秋天,充满着保卫祖国的豪情与血性。
   宝元元年(1038年)起,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参与经略西线边防,使得宋军在多次大败后,仍能够稳住西北边防。也正是在此时,他写下《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轼《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曾经,苏轼笔下的秋天也有过人们熟悉的模样,孤独的、苦闷的、矛盾的……但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许是《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中的达观: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经历种种磨难之后,他依旧乐观豁达,让人敬仰。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黄庭坚在戎州时,于某秋日夜里同一群青年人赏月、喝酒。听到客人优美的笛声后,他忍不住写下《念奴娇·断虹霁雨》,定格这一晚心中的快意瞬间: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一生飘泊跌宕,又如何?该吃吃,该喝喝,耳边的乐曲,依旧觉得悦耳动人。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笔下的秋天,是《满庭芳·碧水惊秋》里因旧人旧事感伤的秋天: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看到零落的秋景,秦观觉得很难过。难过到纵然身旁有花,也无心去赏;纵然手边有酒,也难解千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后半生,经历了不怀好意的欺骗、道德卫士的指责,以及南宋朝廷的苟且。
   面对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境况,纵然个性刚强,也难免有脆弱的时刻。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尽她秋日里的憔悴和哀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陆游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军旅生活经历,是他在48岁的时候,受王炎邀请来到抗金前线南郑出任幕僚。
   在南郑这片土地上,陆游登高望远,望见了长安城的山脉。此时此刻,虽然战争远远没有结束,但他收复关中的热情和期待却澎湃不止,于是写下《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抒怀: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宋朝军队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是远望时的想象,也是陆游的愿望。
  辛弃疾《丑奴儿·书搏山道中壁》
   辛弃疾是一个文能挥笔、武能参战的全才。尽管军事才干突出,但还是被懦弱的南宋给耽误了。
   在那些被劾去职的时光里,辛弃疾不时深陷于自己对国事无能为力的忧愁之中。明明在游览风景如画的博山道,却突然情感上头,在道壁之中题写下《丑奴儿·书搏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南宋灭亡后,有位名为王清惠的昭仪在被俘往燕京的路上写了一首《满江红》,引起了众多文人的注意。文天祥在被押送至金陵后,也读到了这首词,他思索一番,提笔仿作一阕《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文天祥借王夫人之口,陈述灭国之痛,但拟写此词,最主要的目的是扭转原词中的结尾:面对亡国,不应盼求忍辱偷生,而应坚守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那是秋天,但,也许是大宋三百年间最坚毅的一个秋天。
   世间万物,皆逃不开盛衰更替。在秋天,人们可以为“逝去”而感伤,但也可以为“迎新”而坚强。
   永远向前的时间,终归会抚平一切。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