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11月04日

张伯行:为保百姓温饱 不惜个人前程

  清初一代名臣张伯行,为官清正,恪勤供职,曾被康熙皇帝赞许为“江南第一清官”。
   在三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张伯行从不贪图享乐、损公肥私,始终过着清寒而简朴的日子,“操守极清”,“虽历官巡抚,而服食、起居未脱寒酸故态”。任职期间,他从未携带家眷,随员也极少,日用所需蔬菜米麦、寸丝尺布以至碾麦之磨、拉磨之牛,都从河南老家带到任所。他之所以这样节俭省费,完全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无锡县送惠泉之水至,张伯行以为是平常用水,于是收下,后知是专由民船载至,立即辞绝,不愧为“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张伯行治事 “力求有益于民生国计”,故能关心民痍,施行惠政。先年,他赴任济宁道(今属山东),时值荒欠,饥民颠沛,他从老家运粟赈灾,并以舟载钱财衣物分送冻馁者,“众赖以济”。他开仓赈济饥民,动用汶上、阳谷仓谷二万二千六百余石。藩司指控他擅动官仓,拟革职处分。张伯行向河、抚两院陈词:“仓谷为轻,民命为重。”为百姓温饱,不惜个人的前程。后来,张伯行调任江苏按察使。按惯例,新官要向总督、巡抚馈赠礼银四千两。他断然表示:“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力矫腐败弊端,而其“廉惠之声已深入民隐”。
   康熙皇帝南巡,亲自保举,擢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适逢台湾旱情严重,张伯行力请捐粮赈灾,“全活甚众”。两年后,张伯行改任江苏巡抚,“士民攀留不及,皆呼号如失怙恃”。伯行到任,正遇上扬州一带连年遭灾,军民饥馑,他一边发帑救助,亲往巡视;一边请求朝廷减轻税粮负担,“分年带征,以纾其困”。张伯行爱民惠民政绩茂著,故能受到百姓的拥戴。几年后,张伯行因与贪官两江总督噶礼发生矛盾,遭到诬陷,案情一时难断,两人一同被康熙罢官。扬州民众闻讯,皆撤业罢市,苏州等州府也与之呼应。扬州士民聚于张伯行府第前,痛哭不已,捧出水果食物送行,他推辞不受,士民声泪俱下:“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张伯行这才收下豆腐一块、蔬莱一束。此案后经康熙裁决,伯行留任,噶礼革职,于是江苏吏民欢腾振奋,皆书写红幅于门:“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以居官清正名闻朝野,他理政治民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爱民,关心民众疾苦。他在总结自己治河经验的著作 《居济一得》序中,曾表达了“贻千百世生民之福”的意愿。这样的精神境界,确实是古今众多为官者所难以企及的。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