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5月05日
山西共青团典型工作案例 山西大学·“青媒模式”

探索“青媒模式” 打造思政实践大课堂

  本报记者 王丽娟
  
   2019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后,校团委整合团属媒体资源,依托校青年理论写作人才培训班、校红色精神寻访实践队,组建了以14个院系的29名“学霸”为成员的校青年媒体中心 (以下简称“校青媒”),成为全校唯一一个完全实行管理层轮值制度的校级学生组织。
   4年中,校青媒坚持“扁平化+项目化+矩阵式”的运行管理体制,实行志愿竞标申领为主、综合调度为辅的调度指挥机制,探索出学生组织改革的“青媒模式”。4年后,第四届第二任管理团队已经上任。
  
  探索组织改革 创新“青媒模式”
  
   4月15日,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学生会组织部举办了 “蓝星的律动——新‘净’界”废水重塑实验活动。校青媒总编值班室立即行动,统筹调度、新闻采访、文字撰写、图片摄影、网络编辑、作品审核,一整套流程下来,一篇《山大人出手,废水大变样!》出炉了。
   “我们深入教室、宿舍、食堂、操场等青年聚集的地方抢抓新闻点,第一时间报送、讨论、筛选并推进制作,让好新闻第一时间和师生见面。”文章的组织实施者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马梦露说。
   4年来,山西大学共青团聚焦主责主业,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第二课堂为阵地,结合时代要求和青年特点,积极探索学生组织改革,创新了“青媒模式”,在实践中服务青年的全面成长成才。
   在管理上,以学期为单位,动态调适运行体制:秋冬学期主要实行编委会+项目组长+项目组员的组织架构;春夏学期取消项目组长层级设置,主要实行编委会+项目组员的组织架构。在选拔人才上,建成指标科学、体系完备的业务和事务积分考核细则,以积分考核为主要依据、组织评议,并破格选拔低年级优秀成员晋升编委会。同时,探索人员退出机制,对离任成员妥善予以荣退、分流、劝退等组织对待,基本建成凝聚人心的温暖集体。
  
  涵育成长发展 打造“青媒品牌”
  
   山西大学共青团通过新闻写作能力提升工作坊,统筹设计“菜单式”培训,让每个“青媒人”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开展新闻写作能力提升工作,校青媒聘请中央和省级重点媒体的6名资深记者担任校外导师,年均参训人数4000余人次;组织新闻采编擂台赛,动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举行“大家来找茬”练笔稿件对标分析会、青小梅新闻茶座,通过精准施策的“私人定制”,让每个成员都不掉队。
   同时,校青媒依托新闻写作学著作库和校内外“金牌讲师”团队,打造了“校园快讯”“山大有高人”“青春好风采”等辨识度高、吸睛度强、传播力大的品牌栏目。
   作为团中央50个基层信息直报点之一,山西大学共青团年均收集舆情1400余条,及时反映青年急难愁盼、开展舆论引导,学校团微逐渐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伴侣,公信力、覆盖面、影响力显著扩大。
  
  塑造青年底色 培养“青媒特质”
  
   以党旗颜色标识青春底色。山西大学共青团坚持均衡性培养、差异化发展,注重多岗位锻炼、多角色体验、全周期培养,塑造以“学霸群体+业务能手+工作骨干”为鲜明特质的全能型青年媒体人才。
   “打造团属媒体骨干团队、标杆账号和优质平台,把党委放心、青年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一大批优秀的全能型青年媒体人才脱颖而出。”山西大学团委副书记郭佩祥说。
   在山西大学共青团的指导下,校青媒还注重凸显青年的主体性。引导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课,在打快板、说相声、唱京剧、学党史实践活动中,进行自编自演。通过团委搭台、同学唱戏,有效激发了青年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从根本上实现党的创新理论 “青年化”,从而塑造青年骨干底色,培养出优秀的“青媒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