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2月22日

锦绣太原“上新” 博物馆竟建在北齐壁画墓之上

本报记者 田璐
  
   23年前的12月,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东的“王墓坡”有了重大发现。后经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王家峰北朝壁画墓考古队历时2年发掘后,发现墓主为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中的300余平方米精美壁画轰动学界。
   23年后的12月20日,同样的地点,众人翘首以盼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跨越1400余年,璧上乾坤、千年华彩揭开神秘面纱。原址保护、揭取陈展、数字VR、“元宇宙博物馆”……古老的、现代的,北齐达官显贵的豪华排场生动、完整地呈现在公众眼前,承载着中华文脉的文物就此“活”了起来。
  
  原址保护 再现墓主生前豪华排场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誉,山西壁画是三晋大地上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构成从汉代墓室壁画到唐宋元明清寺观壁画的完整序列。其中,北朝墓葬壁画上承汉晋、下启隋唐,是最具代表性的宝藏之一。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特别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我国的文物保护法也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显然,徐显秀墓符合这样的原则。”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开馆当天,记者见到了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二级文博研究馆员常一民,23年间,他多次参与徐显秀墓考古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用他的话说“和老朋友一样”。
   时间回到 2000年,12月的一天,在王家峰村一处万亩梨园内,当地村民发现有人盗掘“王墓坡”,立刻上报到文物部门。当年,正是常一民第一个进入墓中,发现了绚丽多姿的壁画,并立即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由此拉开了徐显秀墓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
   该墓历时2年发掘,后期经测绘,墓中壁画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北齐的画师将整座墓葬视为一块画布,每组绘画都是整体画面的一部分,每一组画面都与另一组画面有过渡和衔接,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墓室北壁墓主夫妇 《宴饮图》是主画面。由演奏的乐队衔接过渡到东西两壁:西壁是以墓主人坐骑为中心的随从和仪仗;东壁是以墓主夫人牛车为中心的侍从和仪仗。南壁甬道的门洞上方是莲花和凌空飞翔的二神兽,门洞两边墙壁分别有七八个执旗佩剑的仪卫,实际上是东西两壁画面向甬道内两壁画面的过渡。甬道东西两壁分别有4个威风凛凛的仪卫军官,甬道外东西两侧肃立着2个执鞭门吏。再往外,就是墓道两侧由96个人、6匹马、4头神兽组成的庞大仪仗队。这种前所未见的壁画布局,显然经过精心设计。主题明确,结构紧凑,画面对称,过渡自然,形成一个庄严肃穆的整体氛围,再现了墓主生前的豪华排场。
   此外,墓内还出土了墓志铭、蓝宝石嵌金戒指、陶俑等500余件珍贵文物,展现了那个时期“胡风国俗,杂相糅乱”的文化面貌。
   隔着展柜玻璃,常一民不禁说道:“老朋友又见面了!”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成立专业团队,会不定期下到墓中观察状况,分析内部环境问题,对遗址进行持续性地保护。“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借助科技手段能让宝贵遗存尽可能地保存下来。”
  
  一眼千年 以壁为纸融合多元文化
  
  别都华彩,一眼千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北齐徐显秀墓原址保护而建,并且结合了山西地区出土北齐壁画和其他文物的保护、研究、利用、管理,是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博物馆。
   该馆馆长王江介绍,该馆分为“别都华彩”壁画厅、“一眼千年——走进徐显秀壁画墓”遗址厅、“简易标美——山西北齐壁画艺术展”临展厅3个展厅,整个展陈以北齐壁画为核心,解读北朝至隋唐时期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
   壁画厅陈列有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岗门楼图》《升天图》、太原北齐娄叡墓东壁上层《驼队、群马图》《狩猎图》等部分壁画,还有北齐墓葬壁画中的标配——《牛车出行图》。且看《狩猎图》里,骑赭红色骏马的胡人高鼻深目,胡须浓密;侍女均穿上衣下裙,长衣宽松,腰间没有束腰,她们的形象可谓“杂裾垂髻”;马上的胡人横握琵琶,姿态豪放粗犷,胡汉文化浓郁。
   “遗址厅分别从考古发现、原址展示、科学保护三个角度,展示了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来龙去脉。”王江说。该展厅位于徐显秀墓的上方,公众透过玻璃可以直观地看到斜坡墓道、土顶过洞、天井、砖券甬道等,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北齐壁画就在其中,巧妙的设计也给公众形成了视觉冲击力。
   此外,该展厅还展示了徐显秀墓出土的部分陶俑、瓷器,瓷器上装饰有肥厚的仰莲、忍冬,粗大的联珠、兽头、粗棱,极富立体感,还有北朝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冥器——镇墓武士俑、镇墓兽。
   临展厅以太原北齐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为主,展出了《鞍马游骑图》《生肖牛图》《升天图》等代表作。其中,娄叡墓壁画中鞍马绘画的水平可谓中古巅峰,该墓壁画中有200余匹马的图像,无一重复,均栩栩如生。
   画师以壁为纸,勾线填色,纵情恣意,将墓主人生前的宴飨、仪卫、仪仗等排场及出行、游骑、狩猎等娱乐带入地下世界,正是那个时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拥抱数字打造“拎包带走”的博物馆
  
  戴上4KVR眼镜,无缝衔接般转场到墓室里,出土文物触手可及;摘下眼镜,360度环球式环屏里,一种名叫“挟石”的怪兽在头顶奔跑;互动投影墙上,墓主夫妇宴请宾客,仙乐歌舞动听曼妙……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赋予了文物生动性、互动性,提升了公众的参观感和体验感。
   当传统文化拥抱了数字技术,博物馆的玩法也就变得越来越多。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元宇宙博物馆”项目基于VR头戴式一体机,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营造沉浸式博物馆奇妙之旅。“该项目采用3D技术,进行海量多形态数据迅速处理、高精度真彩1∶1纹理还原毫发等,打造‘拎包带走’的博物馆,实现云上远程参观,人不到馆就可完成游览。”该项目技术团队负责人文韬介绍说。
   数字化打开了文物焕新新思路。由于恒温恒湿封闭保护,公众无法进入徐显秀墓内近距离参观,但在遗址厅中央,原址保护的地上部分的封土堆旁,戴上VR眼镜,操控手柄,即刻“穿越”千年,成为墓主夫妇宴请的“座上宾”。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将成为太原市代表北朝壁画艺术成就的重要文化地标,它既是太原绵延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新时代太原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不仅实现了对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而且为此类墓葬壁画的保护积累了经验,成为国内北齐砖石墓壁画原址保护的典型案例。接下来,我们将搭建好壁画原址保护、陈列展览、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创新 ‘文物+科技’成果运用,守护好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不断推动太原文物事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