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6月10日

文综:厚植家国情怀 情境创设新颖

  本报记者 田凤凤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21年山西高考文科综合,仍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试题结合建党100周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强化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发挥“以考促学”积极导向作用,通过情境设计提高能力考核的有效性,稳步提升命题质量。
  
   政治 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思想政治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突出方向性、坚持科学性、反映时代性、凸显公平性,遵循了“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命题原则,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采取了更为细致的设计策略,难度略有增加。
  
  强化政治站位 增强价值认同
  
   “立德树人”是高考命题的核心立场。试题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如第13题围绕“保主体、保就业”经济措施、第15题介绍中国吸引外资的显著成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经济政策的优越性,坚持制度自信;第16题关注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案例、第18题以宗教事务管理为背景,均在引导学生培养公共参与意识和法治精神,坚持“可为与有为”;第19题和第20题通过探讨文艺作品的创作路径和时代价值,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第40题则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始终自我要求的政治品格,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认同。
  没有冷僻考点 函数题型缺席
   试题四大模块的考点数量和分值权重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冷僻考点,函数题型今年依旧缺席。试卷进一步深化了对主干知识的综合考查。如第12题综合考查了在国际双循环背景下的国内币值变化影响外汇币值波动的传导路径;第19和第20题均将文化模块与哲学模块的考点相互渗透。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静态知识”有所减少,反之增加了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既包括同一层面知识的横向关联,也包括不同层面知识的纵向进阶,因此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聚焦思维过程 突出关键能力
  
   今年高考试题进一步加大情境创设和呈现方式,依托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突出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如第14题既要看懂图表数据信息,又要分析设问所要求的“问题”,还要找到题肢中的针对性“办法”,涵盖了描述与阐释、预测与选择等多种关键能力;第23题则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漫画信息进行解读;第38题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为背景,以民族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为素材,以探究决策背后的经济动因为切入口,综合考查学生整理信息和论证阐释的能力,材料主题宏大,设问角度巧妙,考生应遵循材料逻辑从微观经济角度组织答案,如企业自身的内因驱动(生产效率、成本,比较优势等)和市场环境的外因驱动 (产业分工与集聚创新的趋势,产业链供应链延伸等),若考生使用较多宏观术语如“顺应新格局发展要求”或直接套用“企业成功经营”的答题模板,则会因答案不够全面和缺乏高度而难以得高分。
  
   历史 突出考查党史知识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试题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整体难度适中,题目基本延续了近年来的考查方式,给考生相对熟悉的材料情境,让学生易于入手。相比去年,今年的题目适当增强了区分度,更好地服务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同时不回避热点,突出了对中共党史的考查,筑牢考生信仰根基。
  
  巧妙融合时代热点与学科特点
  
   试题通过考查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抗争史,回顾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全面显现出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展现出的客观进步。如第29题,通过毛泽东同志对革命工作的正确把握,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是党在中国革命时期取得各项重要成就的原因。再如第42题,通过列举党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要求学生结合主干知识,寻找党在诞生和成长过程中逐渐认清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进步。试题巧妙地将建党百年的时代热点与历史学的学科特点融合,在“意料之中”,也需临场应变、有所发挥。
  
  全面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充分体现学科素养的基本理念,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渗透到材料情境当中,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如第28题,题干中明确点出“1898年”的时间信息,将学生带回到风云变化的维新变法时期,把变法的“兴”与“衰”通过书商的视野展现出来;第27题,引入史学界流行的社会史研究,以民间“善书”为载体,勾勒出明清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逐步强化的事实,以小事情见大历史;第35题,材料构建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借助宣传纽约画派的代表作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寻找到事件主体的意图和目的。
  
  强化中学阶段历史主干知识
  
   试题延续了近年来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以高考引导教学,做到题题有知识、道道有主干,要求学生平时必须落实所学,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实现较好的区分。如第41(2)题,通过对比中西方两个杰出的史学家在各自巨著里所体现出的特点,要求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这需要考生在结合材料信息引导的同时,回顾中西方的阶段特征,准确利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又如第26题,题干反映出宋代官方和民间的职业观,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之,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试题保持了近几年全国卷的较高水准,社会反响比较积极,争议性小。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响应了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政策和理念、引领了高中历史教学。
  
   地理 实践探索生活情境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从题型、难度和考向看,基本延续近年特点,保持平稳,整体难度适中,区分度高。选择题部分材料选取与情境设置时代性强,贴近生活实际,作为文综卷开端,利于考生顺利进入状态。综合题部分继续强化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在情境中落实立德树人,彰显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
  
  注重内涵挖掘 考查综合应用
  
   试题以考生熟悉的主干知识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精准掌握主干知识概念内涵的前提下,合理综合应用基本原理与规律,分析问题的内在属性和梯级联系,最终得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展现学科素养。如全国乙卷第1-3题以新疆棉花生产使用无人机服务为案例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要求考生掌握工业区位因素中“科技”与“市场”两个因素,同时要能甄别科技型企业不同区域情境下区位选择时的主导因素;第7-8题以相对湿度概念部分文字材料和城郊相对湿度的时空差异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地理文字和地图语言解读,深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考查基础概念与原理间的关联。
  
  关注思维过程 深化能力素养
  
   试题从多样化的材料信息出发,设置问题梯度,构建了真实的生活生产实践情境和复杂的实践探索情境,要求考生通过代入思考,大胆推理,用缜密的逻辑创新思维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展现出考生多样化思维视角,迥异却有着合理性的问题解决路径,同时引领教学并发挥育人功能。如第9-11题,以文字材料“苔原带的分布与变化机理”为载体,要求考生推断自然带分布影响因素及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对其的影响;第44题以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为考点,以2001—2015年间数据变化表格为载体,以论述为设问基点,是近年试题中的一次稳中求变,考查考生思维应变能力,将定量数据转换为定性表述,并展现变化过程背后的实质规律,得出结论,要求考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
  
  反映大国成就 强化立德树人
  
   试题情境材料源于精准扶贫、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社会主义重大成就,激发考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强化民族自信,使学生树立勇担社会重任、加强品德修养的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如全国乙卷第1-3题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巨变,农民经济收益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第43题展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重大成果,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远大理想重任;第37题围绕巢湖流域圩田开发利用,引导考生认识到劳动对社会生产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锻炼自我,实现价值,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