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9月09日

山西打好“特色牌”建设美丽黄河

  本报记者 赵云云
  
   9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全面指导黄河战略推进实施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闫中立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我省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黄河战略推进实施。
   《规划》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和空间布局,总结我省黄河流域发展基础,分析主要问题、挑战和重大意义。在战略定位方面,提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引领区、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黄河流域治水节水示范带、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在空间布局方面,提出构建“两带两屏”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两带”即以黄河干流流经的4市19县(市)为主体,打造沿黄生态文化带,以汾河沿线为主体,打造沿汾生态经济带;“两屏”即以吕梁山区域、太岳山-中条山区域为重点,打造生态屏障)。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分别从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推进汾河保护、着力改善水沙关系、大力实施“五水综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强沿黄地区民生保障、完善全流域协作协同等方面,提出若干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从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创优项目推进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若干举措。
  
  建立“1+N+X”政策体系
  
   国家黄河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1+N+X”规划政策体系。闫中立表示,为确保黄河战略在我省走深走实,我省也要构建“1+N+X”规划政策体系。
   “1”即《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已印发实施。
   “N”即11个市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林草、气象保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能源转型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对内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等10个专项规划。目前,11个市的黄河区域规划已全部出台。专项规划中,除《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需进一步与国家衔接外,其余专项规划均已印发实施。
   “X”即相关配套措施,目前已出台《山西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山西省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管理办法》《山西省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实施方案》等10个政策文件。
   “可以说,我省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规划政策体系,搭建起了推动工作落实的‘四梁八柱’,为我省全面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提供了有力支撑。”闫中立说。
  
  三大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黄河干流在我省境内总长965公里,干支流涵盖我省11市86县(市、区),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布局的主要区域。
   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介绍说,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主要提出了三方面举措:首先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蓝天常驻。以“2+26”城市太原、阳泉、长治、晋城,汾渭平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太原及周边“1+30”区域为重点,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新建、扩建钢铁、焦化、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推动清洁取暖和散煤替代由城市建成区向农村扩展;大力推进公转铁和柴油货车清洁化;开展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等专项治理行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其次是强化水污染治理,实现碧水长清。整治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推动堤外人工湿地建设,提升排水入河前“最后一公里”治理效能。推进工业污水“零排放”,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强化城镇污水治理,加快管网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基本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抓好各县(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在汾渭平原城市和引黄灌区实施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黄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
   再次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现黄土复净。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分类施策修复治理农用地污染和重污染工矿企业土壤污染;积极推进沿黄城镇垃圾分类处置,建设垃圾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和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开展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通过以上措施,建设天蓝地净美丽黄河,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陆东说。